搜索

“风景摄影现状十问”之一人民群众为什么需要风景摄影?

zhcvl 发表于 2012-2-21 18:10:47|来自: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要再一次“问候”风景摄影——代编者按

    按说,风景摄影近些年受到的关注或责难已够多了:2006年那次“风景的观看与视觉可能”研讨会,几乎一边倒的责问让风景摄影的参与者很是忿忿;随后刊发的“清算风光摄影”等带着火药味儿的文论似乎更将其推到了所谓“纪实”的对立面;今年初的“风景摄影的现状与突破路径”研讨会尽管氛围相对平和,但其中论述仍在各界人士自说自话中带着些尖锐的“火气”。

    理不辩不明,作为参与人数最多、群众基础最好的一个摄影门类,风景摄影得到公开的探讨和批评,应该说是个福音。我们看到,摄影界对风景摄影的认知,随着更多相关文论和观点的出现,更趋于客观和明晰。风景摄影也在适应新的影像呈现方式和传播手段,进行着一些新的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关于风景摄影的研究,多是基于学术层面进行的,基于摄影的基本原理和世界摄影大势进行的。从中国风景摄影的客观实际出发,对于中国风景摄影的现实生态,对风景摄影人群的兴起及现状,对风景摄影在社会各层面的应用,对于风景摄影未来可能的方向等予以探讨。这些问题,既是风景摄影发展前进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摄影发展前进中要正视的问题。

    对于摄影现状进行研究和提问,着眼的是当下,是从现实出发,进行尽量客观的分析和探讨,既不是单纯从学术的角度给予其定位,也不是只鼓吹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观点,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切入,对其现实效用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之所以以提问的方式来结构这组稿件,是因为摄影界,尤其是拍摄风景为主的摄影人会经常反问“风光摄影到底怎么啦?”言语中常带着些不忿,带着些委屈,带着些无奈,带着些挑战。就现实来说,风景摄影的确没有被怎么样,没有受到更多外界的影响,倒是部分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摄影人,根据专家学者的论说和相关学术观点,开始悄悄地转变观念,创新实践,并有了一些成绩。

    那么,现实中的风景摄影到底是个什么状况?风景摄影为什么会在近年来饱受批评?那些被批驳的风景摄影作品和现象到底有哪些不足之处?被认作风景摄影发挥独特作用的一些成功的宣传案例背后,到底有哪些精彩故事和精心策划?风景摄影到底向何处去?风景摄影人如何实现转型?……许多风景摄影人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报关心的话题。

    鉴于此,本报以设问的形式,通过一系列文章,试图对当前的风景摄影现象和生态进行平和探讨,同时希望更多摄影界人士加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之所以采用“风景摄影”而不是“风光摄影”一词,既是因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次“风光摄影”展览《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就用的是“风景摄影”,又是出于将风景摄影置于全球的视野之下来观看审视(不单单包括中国人传统意识中的自然风光,也包括人造的和被破坏的风景)。另外,此举也意在消解本属“风马牛不相及”的风景摄影观点对立两方“风光一把”的某些念头。

   设置这样一个老话题,但愿能够促成更多新风景摄影样式诞生,但愿这样一个老话题,能够成为摄影界的一道新风景。



“风景摄影现状十问”之一人民群众为什么需要风景摄影?
    1962年10月,北京中山公园水榭,新中国成立后首个风景照片展览《黄山风景摄影展览》,参展者是当时摄影界数十位名家。展览激发出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的国人热情,展厅内热闹异常。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时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等亲临观展,朱德题词“风景如画”,郭沫若题诗赞誉,陈毅更是对影展给予充分肯定。

    作为黄山影展亲历者之一的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陈勃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陈毅说:“风光摄影今后还应当提倡。我国除了黄山,还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景可以用摄影表现出来。风景摄影能增进人民的爱国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人民需要它。”

    尽管经历过一些曲折,但随着摄影的快速普及和发展,风景摄影已成为国内参与人群最广泛,群众基础最好,也是国人最喜欢的摄影门类之一。风景摄影的全面发展,正如陈毅49年前所言,“人民需要它”。如果从客观现实入手,就会发现,人民对于风景摄影的需求,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休闲娱乐之需

    很多行南走北拍摄风景的摄影发烧友和爱好者都说,出去拍照,就是一种休闲,媒体也广泛采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愉悦心灵”的说法。即使上升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层面,依然强调的是在其休闲生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有统计说,中国有数千万摄影爱好者,而大部分都在拍摄风景。这一方面是因为行走和观看是人类融入自然、认知自然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摄影又成为一种必要的记录手段;另一方面,摄影的门槛较低,大多数人在生活富足之后的艺术追求,也就是马斯洛原理中提及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可以通过摄影来方便地实现。加上风景属于以“美”为主要视角的观看对象,宏大的风景摄影队伍,便应运而生了。

    可以说,大部分人拍风景都是为了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寻找一份心灵净土和个人乐趣,而不是为了成为职业摄影师。从评判标准来看,并不是说休闲摄影就拍不出好照片,反倒有助于无心插柳成为“摄影家”。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摄影人接触的关于风景摄影的资讯相对有限,加上某些层面单一资讯的过度强大,便出现了当前“糖水片”和沙龙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

    不可否认,在休闲这个层面,风景摄影的视野还是相对窄了许多。比如,大家都在强调“风光”,又有多少人研究和拍摄有关“风”和“光”的风景照片呢?大部分的休闲式风景摄影只满足于“我来了,我拍了”,满足于在千万人拍摄过的地方复制一张,满足于这个过程中等待后的成功,满足于天气状况的良好和技术层面的正确曝光。只要乐在其中,这未尝不是好事。只是类似的摄影方式,与作为艺术的摄影或者作为公众传播媒介的摄影,是有一定距离的。

    影像传播之需

    《黄山风景摄影展览》之所以能够引发强烈反响,不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也是因为当时资讯相对闭塞——在大部分群众包括陈毅本人都没机会亲临黄山一观胜景的条件下,照片便成了最好的传播工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办影展或者出画册等,都是包括风景照片在内的一切摄影作品传播的主要渠道,一些景区也必须通过照片传播,才能获得更多的开发机会。比如现在游人火爆、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张家界、元阳梯田等地,都是因为风景摄影作品的传播而引来更多摄影人拍摄,进而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目的地。现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其他传播渠道多了,展览的公共传播功能反而削弱了,倒是更多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旅游类媒体的大量用图需求,以及个人化的互联网论坛、博客、微博等,成了风景摄影新的传播阵地。

    对于摄影人来说,展示风景摄影作品,其功能更多是传播个人的见闻和对于风景的见解,除非特殊题材或者特别的表现方式,很难与公众的影像传播扯上关系。倒是那些直面被破坏的风景或者人造风景的照片,则会在公众传播层面产生独特的价值,引起社会各层面更多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以旅游景区为拍摄对象的各类摄影大展等活动,常会青睐全景式的风光照片,还会进行各种题材平衡。参评作品从摄影角度进行的探索,往往会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难以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主办方的实用目的和参与者的不确定性,其评价往往呈现出传播为先的结果。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明信片式的风景照片,于此类活动的益处,远胜于个性化的优秀摄影作品。

    无论是个人对于风景的观看和理解,还是风景区有策划的风景摄影的展示,于影像传播这种需要上的突破,并不在于摄影者拍出了什么样的好照片,而在于照片如何被使用、被传播——这已不是摄影人个体所能完成的了。#p#副标题#e#

    个人表达之需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为人知的一方天地。每个人的内心也有一片独特的风景。美妙的景观也好,被破坏的生态也好,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个人化表达的介质。这种表达可以关注社会公共话题,也可以是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宣泄。

    所谓“内心的风景”不是那种浅白的叙述或者“为赋新辞强说愁”式的呻吟,而是在具备相关学识和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以特定的摄影技术拍摄出的风景照片。这种内心风景的外化,需要的不只是夸夸其谈的“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等口号,而是更多的体味和感受,并将这种体味和感受通过照片传达出来。

    作为个人表达之需的风景,可能没有具体的拍摄地点,拍摄者也可能没有关注那些能出大片的景致,拍摄的视角可能不会过多地关注光影效果,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可能没有任何视觉冲击力,但就是那些无名小景,就是那些平静的旷野和山水,就是那些路上的随心所遇,就是那些甚至淡化了的色彩或者故意夸张的色泽,就是那种看似随性却个性十足的观看方式,代表着当下拍摄风景的新的风潮。

    近年来,更多独特样式的风景照片已开始出现。拍摄者游走在旅途中或长期盯住某地,不是满足于用镜头记录自己所见,用沙龙摄影的格式化影像模式拍出光影绚丽的效果,而是以自己个性化的视角去发现、拍摄。看似随意的沉思与行摄中,呈现的是这一代人或者这一个人的见解。

    从这个角度看,风景摄影并不是因为其拍摄题材而受到责难,更多批评是来自于其单一的呈现样式,来自于其沙龙化的单一评价标准。之所以新的风景摄影样式还未得到更多认可和传播,是因为传统的风景摄影人群于此的认知还没有更多进阶。

    现实存在的风景已经难以满足部分摄影者内心表达的需要。更多通过一定工艺制作出来的风景,产生着更新的摄影样式。比如英国一位摄影师用蔬菜、水果摆设出伦敦等城市中的著名景观,然后加以拍摄,再比如国内青年艺术家桔多淇用同样的材料摆出世界名画再来翻拍——这样的摄影方式,即使作为休闲生活的一种,也可能会比单纯面对美妙景致多次按下快门的乐趣更多。
文:宗石
全部回复5 显示全部楼层
tuijianjie 发表于 2012-2-27 18:22:13|来自: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5-7-29 20:54 编辑

摄影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076**ㄥ**ㄥ**
冯静贵 发表于 2012-4-11 09:22:26|来自: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5-7-29 20:54 编辑








**076**А**А**
kt310 发表于 2012-4-17 13:49:24|来自: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5-7-29 20:54 编辑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079**ぬ**ぬ**
男侠客 发表于 2012-5-25 09:24:36|来自: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5-7-29 20:54 编辑

学习,学习。

**105**Α**Α**
金智 发表于 2012-7-10 15:11:21|来自:山东济南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众教育 于 2015-7-29 20:54 编辑

评得好,学习欣赏!

**091**卝**卝**

快速回帖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 主题

  • 回复

  • 积分

    11097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