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ushuo"><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53196/dcrb061601.jpg" alt=""/><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p><p><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 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个集体宿舍里面的一个房间生活着一家三口和他们的一条宠物狗。这些集体宿舍类似中国的筒子楼,租户共用厨房和厕所,是城市里没有能力买得起房子的人们的群居地。许多在城市中的外地打工者也因为收入低而无法住在更好的地方,选择在这里租住。(图/CFP)</p></div><div class="tushuo"><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53196/dcrb061604.jpg" alt=""/><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p><p><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 合租房里的公共厕所,为了尽量保持个人卫生,每家都为自己准备了马桶座圈。(图/CFP)</p></div><div class="tushuo"><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53196/dcrb061602.jpg" alt=""/>
</p> 2009年12月28日,日本东京,青年中西敦自从圣诞失业后就一直住在一家“胶囊旅馆”里。这个“家”的面积只有大约1.66平方米大小,高度也只有1米左右。“胶囊旅馆”遍布日本各个城市,价格相当便宜,失业者和低收入者都愿意选择它为暂住的地方。(图/CFP)</div><div class="tushuo"><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53196/dcrb061603.jpg" alt=""/>
</p> 美国金融风暴后,失业大军迅速扩大,全国不少地区出现无家可归者群居的帐篷城。图为西雅图郊区的一个帐篷城。(图/时代周刊)</div><p> “蚁穴”,是“蚁族”的聚居地。在许多国家的大城市里,外地打工者的状况相似,低廉的工资促使他们只能选择居住在城市中或周边廉价而狭小的出租屋里<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p><p><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 蚂蚁,弱小的群居动物,同时,它们又是动物界中智商较高的一种。正因为如此,学者廉思才将“蚁族”比喻为当今那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蚁族”并不是中国的产物,在其他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却从事各种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的群体比中国出现得更早。 </p><p> 在以北京为首的国内各大城市,“蚁族”正在迅速扩大。这些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头上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承载着父母的厚望,许多人甚至舍去家乡的高薪职业,留在他们向往的大城市里做辛苦的“蚁族”。早在2000年的美国,就已出现类似的群体,他们被称为青年打工者(youngw orkers)。美国一个专业机构曾对这个群体的就业、保险、医疗等方面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中的许多高学历者都在从事擦玻璃、送快递等临时性工作,这和中国“蚁族”的状况相似。但不同的是,美国的“蚁族”持的是“无差别劳动价值观”。在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被看得有多重要。也许正是这样,美国的年轻人比国内的同龄人要现实得多。 </p><p> 在欧洲一些国家,“蚁族”群体一样存在。俄罗斯许多学习法律、经济等人文科学的大学毕业生都选择到莫斯科等大城市工作。他们的收入并不高,博士毕业的伊琳娜女士工作两年,才有1000多美元的存款。而在英国,类似的群体被称为“ipob”,其解读令人心酸:i代表“不安全”(Insecure),p代表压力太大(Pressurised),o意味着税收过重(Over-Taxed),而d则是负债累累(Debt-Ridden)。 </p><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蚁族”的生活并不轻松,白天奔波在工作岗位上,晚上带着疲惫的身躯却只能回到狭小的蜗居。低廉的工资促使这些小蚂蚁们只能选择居住在城市中或周边的廉价出租屋里。“蚁族”的群居地被称为“蚁穴”。 <p></p><p> 在人多地少的日本,“胶囊旅馆”是失业者或低收入者的最佳选择地。胶囊旅馆的租金是普通旅馆的一半,是酒店房间价格的五分之一,住一夜的花销在3500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60元),这在日本是相当便宜了。从结构与设置上看,“胶囊旅馆”是名副其实的“蚁穴”。旅馆内部的每一层被分割成上下两部分,每一部分设置10个左右的小房间。每一个小房间的面积只有一块大约1.66平方米的塌塌米大小,高度也只有1米左右。虽然每个“胶囊”里面都“五脏俱全”,设有小电视和能当闹钟的电话机,但这里的隔音效果实在太差,假如碰上隔壁的旅客睡觉时爱打呼噜,那就有你受的了。 </p><p> 地大人少的俄罗斯和美国的情况也不见得有多好。大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年轻人们无法支付市中心的房租,只能在城市边缘地区租便宜房子,和城市里各种低收入者合租。这些房子类似在中国几乎消失的筒子楼,每一层的合租者共用一个厨房和洗手间,每到晚上做饭和洗澡时间就会闹哄哄。在全世界精英都向往的纽约,打工的年轻人们同样每天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租住在鸽子窝一样又小又旧的房子里。而自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在城市中心或者郊外的空地上,又衍生出另一类型群居“蚁族”——— 帐篷族。 </p><p> (本文信息来源:环球时报、金羊网、互动百科。整理:谈谈)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