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class="sub_title">以巴隔离墙上的反战涂鸦</h3><div class="content_abouts">摘要:2006年5月22日,约旦河西岸,这是紧邻巴勒斯坦村庄阿布迪斯的一段隔离墙。以色列强调修建隔离墙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以防止约旦河西岸军事力量渗透到以色列,但是巴勒斯坦人认为这是以色列掠夺领土的一种方式,并使巴勒斯坦人与亲人分离。从此以后,当地巴勒斯坦人每天不得不在以军监视下穿越隔离墙。</div><div class="content_contents"><div><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25634/dcgb242202.jpg" alt=""/><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p><p><span class="nddailyhfiled"></span> 2007年12月5日,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班克斯当时的新作亮相:这是和现实刚刚相反的情形,一个巴勒斯坦女孩在搜一个以军士兵的身。</p></div><div><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25634/dcgb242206.jpg" alt=""/>
</p> 2005年,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以巴隔离墙上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一个女孩借用气球的力量试图飞越隔离墙。</div><div><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25634/dcgb242203.jpg" alt=""/>
</p> 2009年7月6日,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游客观看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一只和平鸽衔着橄榄枝,身上穿着防弹背心。</div><div><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25634/dcgb242201.jpg" alt=""/>
</p> 2005年,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以巴隔离墙上班克斯的作品:一个男孩挖出一个大洞,准备到墙的那一边去。</div><div><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25634/dcgb242204.jpg" alt=""/>
</p></div><div><p><img src="http://pics.nddaily.com/d/94/d942d71d77b0fd96/Thumb/25634/dcgb242205.jpg" alt=""/>
</p></div><p> 2006年5月22日,约旦河西岸,这是紧邻巴勒斯坦村庄阿布迪斯的一段隔离墙。以色列强调修建隔离墙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以防止约旦河西岸军事力量渗透到以色列,但是巴勒斯坦人认为这是以色列掠夺领土的一种方式,并使巴勒斯坦人与亲人分离。从此以后,当地巴勒斯坦人每天不得不在以军监视下穿越隔离墙。<br/> 6岁的海德尔正一个人对着墙踢足球,没有小伙伴愿意来这里玩耍,他显得有些无精打采。8岁的小女孩米萨每天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因为学校的校车不愿意接近这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这堵墙。 </p><p> 以反恐为名义的巴以隔离墙至今屹立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上。尽管国际海牙法庭2004年就宣布以色列修建隔离墙违反国际法,应予以拆除,但住在附近的巴勒斯坦人心知这面冰冷如铁的墙将无限期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自2002年6月以来,为修建隔离墙,以色列的推土机咆哮着摧毁了巴勒斯坦人的140栋房屋,400个家庭的2300多人流离失所。从此,当地巴勒斯坦人每日都不得不在以军的监视下穿过隔离墙。 </p><p> 海德尔和米萨的家就在隔离墙旁,一家8口人硬生生地被一堵墙和三面铁丝网加大铁门深锁庭院中。对于大人来说,隔离墙带来的生活不便已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而对于两个孩子来说,这堵墙令他们失去玩伴,还让他们时刻在以色列士兵的注视下生活。“孩子们很可怜,整天耳濡目染这种环境,长大后的心理恐怕都有问题。我是说,孩子们可能要走极端。”父亲海尼担忧地说。事实上,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很多巴勒斯坦孩子小小年纪便投入到抗议以军修建隔离墙的斗争中。 </p><p> 这堵墙的出现马上吸引了不少艺术家的到来。班克斯———英国当今最红的街头涂鸦艺术家自2005开始便在此作画。班克斯特立独行,是一位政治行动主义者,对他来说,墙就是他最好的武器。他立场鲜明,他反战,反阶级,反精英,反一切既定规则。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的隔离墙上,他冒着可能被以色列国防军士兵打死的危险,画下一幅幅作品:一个孩子在隔离墙上挖洞,准备穿过墙;一个女孩就着氢气球的力量,努力要飘到墙的那一头去;一个男孩准备踏上一串楼梯,翻越隔离墙。稍作联想,这些不正是海德尔和米萨们的愿望么?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希望墙能被推倒,一家人能过回以前的自由日子。<br/> 班克斯的作品有时温情脉脉,有时又极尽讽刺。在隔离墙的另一端,几幅作品呈现出另一种风格:一只穿着防弹衣的鸽子送来橄榄枝,却被枪支瞄上;一个巴勒斯坦女孩在给一个以色列士兵搜身,这个情形与现实刚好相反。 </p><p> 艺术家用墙做媒介来控诉对墙的不满。其实,世间最可怕的墙是在人的心里,这堵墙一天不消失,种族冲突与地域冲突就不会停止。这也正是班克斯们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许有一天,以巴隔离墙会被推倒,班克斯的作品会随之毁灭,这正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p><p> 图片来源:CFP文:谈谈 </p></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