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马库斯•瑞格雷斯(Markus Reugels)先生擅拍摄水滴,水滴滴落的瞬间,在他得镜头里是如此美妙,真不敢相信这些图片没有PS过!
来看看像做实验一样,不断改进设计、变换参数而拍摄水花飞溅的德国人马库斯•瑞格雷斯(Markus Reugels)先生吧。
艺术家使用高速摄影捕捉水流的动态与碰撞,瑞格雷斯先生方法类似,只不过主要拍摄水滴,水滴虽小,也可以做PNAS的封面照片哦。瑞格雷斯先生的照片配合一篇研究水的玻璃化转变的文章而发布,让水玻璃化,条件相当不自然,这篇论文研究的条件是在气压1GPa温度150K左右,在自家阁楼搭架子的摄影爱好者,是怎样让水花溅出了玻璃的质感呢?
PNAS封面照片“眼镜水蛇”
材料其实很家常。最早瑞格雷斯先生发现牛奶滴落拍出的形状比水滴要稳定,于是就开始往水里加糖啊食用胶啊什么的,既增大了水的粘度、带上了稳重的色彩,又保持了清亮透明,玻璃的视觉效果就出来了。瑞格雷斯先生照片中最多的就是这种玻璃效果。当然他也试用了其他各种材料,最稳重的要算奶油了。
左:“特大号”之“毒蝇蕈”,奶油造,颜色来自照明 右:双料“毒蝇蕈”
瑞格雷斯先生作品的基本形状就是上面的伞型,这是液滴在水面反弹后,与后续滴落的其他液滴相撞之后的瞬间画面,又根据水花飞溅的形状和高度分为四类。其中“特大号”系列照片中的形状又细又长,比“正常形状”高出很多,水花怎么能溅起这么高呢?
“高分”
水花的高度与形状有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表面张力。液滴与水槽的表面张力比值越大,水花就反弹得越高。瑞格雷斯先生在自己的拍摄实验中也发现并利用了同样的现象,他在水槽的水里加了洗碗机光洁剂,减小表面张力,于是得到了“特大号”一系列高个子水花的照片。“抽象”和“泡泡”两个系列也不同程度的用了这个方法,照片中的水花都亭亭玉立。
下面的碗直径12cm,水花高度已经超过了“高分”。
左:“抽象”之“空中抽象” 右:“泡泡”之“色彩旋风”
以上几个系列其实拍摄方法都一样,而其他的照片就有改变了。“倒影”系列拍摄水滴即将滴落时映出的背景图片,“射击”和“喷泉”则分别用子弹和水流冲击水滴或者溅起的水花,在照片上显示速度的力量。
“倒影”之“世界悬于一线”
左:“射击”之“一弹双滴” 右:“喷泉”
“色彩爆炸”系列的拍摄方法很是别出心裁,首先在低音炮上面蒙上黑色气球,然后在气球上倒上丙烯颜料,最后只需要用电子琴弹一个音就可以了。这一系列背景全黑,凝固在照片上的颜料看不出是从下面飞上去,倒像是正在被黑暗吞噬。在德国一个数码单反论坛上瑞格雷斯先生的用户名叫做“黑暗军团(DarkLegion)”,大概这就是黑暗森林的感觉吧。
左:“色彩爆炸”之“色彩之树” 右:“色彩爆炸”之“色彩之趣4”
瑞格雷斯先生拍摄水滴的装置最早只是一手茶杯一手相机,经过不断实验与改进,快门从自己设定延时到科尼斯公司 (Cognisys Inc.)的专用数控模块StopShot,滴水阀门从一个到三个,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他的网站上,不但有精美的照片,还有安装调试到疑难解答的各种技术细节说明。比如下面这张“二合一”,你能猜到是怎么拍出来的吗?
“二合一”
瑞格雷斯先生的首页有一段醒目的红字“我的照片没有PS!”后期处理他仅仅是微调对比度把小水珠的噪点去掉,用相机直接拍出惊艳的照片才是摄影爱好者的追求。“二合一”是利用了闪光灯的高频率,在快门开启一次的时间内闪光两回得到的。把长曝光的想法加到高速快门的拍摄中,如果再多闪光几次会不会拍出一棵圣诞树呢?(来源)
更多美图:
左:“爆炸” 右:“气泡串”
“当蓝色遇上紫色”
左:“水质纺纱机” 右:“红绿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