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的威尼斯双年展(2019年)观感及思考
刘韡:
威尼斯双年展在数字时代具有必要性,数字化也确实影响了艺术。现今很多观众是通过网络看艺术,比如微信,艺术家花费很长的时间完成了一个装置作品,观众通过微信就能在短时间内看到。这种现象就会让我联想到艺术形式,这也是我在做艺术时考虑很多的一个因素。这次的双年展中,立陶宛馆中《太阳与海洋》的表演很有意思。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之中,戏剧表演会有意义。我一直对于行为艺术很感兴趣,但是我没有做过。对于我来说行为艺术的主要问题是传播,因为观众不知道所看到的静态影像记录是行为还是照片,而今天因为网络的问题, 行为艺术产生了力量感,反而因为快速的消费,表演性的作品变得更有意思。戏剧表演这方面的艺术作品,恰恰反映了**关系和物质世界呈现一种暴力的状态,它是对于现实世界非物质性的一个绽放的结果,它因为其中的对抗性而有趣。
刘韡,微观世界,2018
中国和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的关系及议题延伸
1:关于中国国家馆
凯伦·史密斯::我想我们下一步要稍微谈到中国和双年展的关系,因为1993年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出现在双年展,到如今中国艺术家参展越来越多。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就是在艺术评论、报道中,中国馆却很少被提到。我们不可避免还要谈一下这个问题。
刘韡:其实在我看来所有的国家馆都有他本身的政治正确,其实有时候国家馆看不下去也是这个原因,本届的主题(“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出来的时候就是受到了很多的争议,有很多人也在质疑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恰恰就是意味深长的、幽默的。这次展览政治性很强,其实是艺术本身的政治性的存在,包括最后获奖是黑人,他谈了种族问题。白人艺术家和黑人艺术家非常明显的区别,所有黑人艺术家都关心种族问题,**问题,而白人艺术家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他们跟技术、网络关系更大一点。这其中缺失就是中国,东方那种色彩缺少了很多,中国的作品是有力量的,但是没有对抗性在里面。
许宇:在主题展览里面,我觉得所有的中国艺术家的表现都在整个威尼斯主题展的水准线之上。但中国这些作品,并没有得到中国自己的业内人的话语,所以世界很难从我们的视角、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上下文上面去讲述这些作品,更多的中国业内人都等着别人来讲述这些作品,甚至我们也没有给更多的旁白和备注来让观众更多了解这些作品。我觉得这是很特别、很别扭的一个沉默,从整个角度来说,今年双年展就像它的主题一样,他有一种平淡和匮乏,反观中国艺术家在这一年里面不管是他的表现形式、他的语言带来的感情是让人激动的,但是在观察的视角和话语中有很大的缺失。
曹丹:在看国家馆的时候其实是能够看到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的演变过程,每一届双年展的国家馆其实能看到世界每一个时期的**状态、政治状态,今年委内瑞拉馆停办了,就是因为内部的政治变化,所以因装修为由停馆了,今年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黎巴嫩都不参展,但是新增的国家有马达加斯加、加纳、巴基斯坦、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到,国家在世界舞台上面的变化,根据他们政治的、**的、经济的发展,产生变化。
乔志兵:对于中国馆,今年我的直观感受就是空间好了。但是希望中国馆能做一个艺术家的个展,不用想那么多要去平衡的因素,可能某个艺术家的个展就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