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弓
常有人羡慕别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常有人认为自己在进行着“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是比较认同旅行和旅游并不是一回事的,所以那些被羡慕与进行着的也许仅是“说走就走”而已。
我知道一次说走就走旅行,还背着相机——1938年,石少华先生背着相机到达延安,那年他20岁,直到1998年这次“旅行”才结束。他留下的众多摄影作品,不断诠释着“旅行”于历史之中的意义,正如《石少华作品选》前言中评价的那样:“石少华先生的作品,有些虽已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但是至今对人们仍然具有真实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堪称不朽之作”。
在他六出六进白洋淀的那个时代,许多人像石少华先生那样自觉确定方向而行进在旅途中,如沙飞、如吴印咸等等。可能是目标相同,才有了殊途同归:1946年在张家口他们3位摄影家第一次相聚(《沙飞摄影全集》)。
现在,即使带上一大堆摄影器材“说走就走”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在去梯田、滩涂、雪山边的路上,还有河岸、湖畔、美女前,在清晨寒风中的老林中、炎热夕阳下的荷塘旁,随时都有架好的“长枪短炮”,只是响成一片之后掏出的照片(如果有的话)都是几近相同,这些无可厚非的旅游和情趣儿,如果被分辩成“创作”,或许实在是因为被太多的设备器材所障眼吧。
近几年,再仔细拜读了几十年前石少华先生的理论文章,才察觉到眼下就摄影而争论的一些问题,在他的诸多著作中早有阐述,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发现与思考,跟有些相互模仿的影像一样,装出的思虑万千,其实是拾人牙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