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街头广场。摄影人撑起银幕,架起幻灯机,一张张精彩的照片随着优美的音乐映入观众眼帘。想想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有意思?近日,“中国摄影在线”主办的《视•界》“放映分享汇”首播启动,使“放摄影”像放电影那样走近大众,值得期待。
据报道,“放映分享会”将国内外摄影精品通过新媒体平台征集筛选后,再以流媒体这一便捷、迅速、广泛的传播形式呈现与分享,推动国内外摄影精品进入社区,让更多的人认识摄影艺术,领会摄影魅力,提升审美水平。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场馆、社团俱乐部、以及愿意为员工提供文化分享的任何机构,只需具备电子屏、投影、大屏电视,就可加入这个行动。
其实,“放摄影”并不新鲜。从手动幻灯机播放反转片,到如今把照片连贯起来做成短片播放,“放摄影”一直是摄影交流研讨活动的一种方式。而且,互联网上也有类似的摄影专题频道及专栏可以点击播放。但是,让“放摄影”成为一种多媒体文化产品,走出研讨会,走出小屏幕,走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却是件一举多得的新鲜事。
在公共空间放映摄影作品,对于摄影人来说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展示途径。摄影人都希望作品能结集出书、办展,被更多人认可、欣赏。可是,往往所出的作品集卖不了多少本。而费尽心力办个摄影展,又往往开幕式即是闭幕式,观者了了。“放摄影”方式因放映设备、制作过程等投入不大,可以广泛复制,使照片获得新的生机。通过向大众放映,可以有效提升照片“收看率”,扩大摄影人知名度、亲和度。还可以促进摄影创作,使作品更加精美,专题性创作更加深入。
通过银幕、大屏幕“放摄影”,对于渴望多元文化消费的大众来说,无疑多了一个摄影文化体验和学习的方式。如今,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布点越来越充分,机关、学校、工厂、军营、村居都有电子屏、投影设备、大屏电视等设备,为“放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银幕上、大屏幕上观看摄影作品,不同于手机、电脑上的观看体验,可以进一步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播放摄影作品时,摄影人可以现场分享每张照片拍摄过程,与观众互动交流。大众通过零距离感受摄影人的艺术人生和艺术创作,更加有效地学习摄影艺术。
据主办方说,“放映分享会”作品仅供公益播放,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其实,在与放映场所的分享中,还可以搭载播放社会公益宣传内容。不仅体现摄影人的文化创新意识,还能充分彰显摄影人的社会责任感。文章作者:宋心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