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资讯 在线热点 查看内容

中国摄影在线第一期“酒摄汇”录音整理

2010-4-9 17:04| 发布者:| 查看:3995| 评论:0|来自: 中国摄影在线

摘要:珠海北山 七月一号咖啡厅 “酒摄汇”设在二楼 左:陈伟录 右:谢荣光 “酒摄汇”第一期网上论坛参与:http://bbs.cphoto.net/dispbbs.asp?boardID=2ID=1449page=1 陈伟录:大概是在半个月以前,珠海的魏 ...
 
珠海北山 七月一号咖啡厅
 
 
“酒摄汇”设在二楼
 
 
左:陈伟录 右:谢荣光
 
 
“酒摄汇”第一期网上论坛参与:http://bbs.cphoto.net/dispbbs.asp?boardID=2&ID=1449&page=1

陈伟录:大概是在半个月以前,珠海的魏雨虹先生,当时提出来说:“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经常聊些段子,聊器材,但这样不好,大家最好多聊聊摄影的话题”。他建议中国摄影在线在珠海,以座谈会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摄影相关话题的讨论。为此,中国摄影在线定于每月举办一次的座谈会,地点在珠海摄影主题的“柒月壹号咖啡厅”。现场有高清投影及音乐设备,时间定于晚餐(酒后)后的8点整。座谈会暂定名:“酒摄汇”。
 今天,我们这是第一次,大概一个多小时,分两部分。上部分,有一个小的主题,根据主题,采取漫谈的形式进行讨论,但不是辩论,不需要谁把谁辩倒。跟主题有关的,无论哪方面,大家都可以自己发表意见。另半部分,大家都尽量拿一些作品过来,互相进行讨论,或者是评价,或者是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最后会整理出来文字,再发到网站,后续有人想参与,也可以。
第一次的主题:漫谈胶片与数码。因为这是第一次,除了珠海的几位,还邀请了澳门的摄影师陈显耀 因为他在澳门拍得很多关于日常生活和新旧变迁的记录作品,备受摄影界的关注。江苏的谢荣光先生和山东沂蒙的公茂栋先生赶也在今天过来。谢先生是我们网站今年推荐的一位摄影师,主要是摄影画系列。公先生是当地著名的新闻摄影师,也是中国摄影在线的签约摄影师。我们邀请到珠海的几位摄影师是:朱晴、朱瑞胜、苏枝谋、朱桂忠。同时,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的付春来特意赶来参加,我们表示欢迎。
胶片与数码,我现在找了一些照片,一些是用传统胶片拍的,新闻的,纪实的,体育的都有,体育记者大多当时用800感光度的胶片拍的,至于数码照片,找了吴旗的作品,另外就是今天大家带来的基本上都是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
放映… …
 
 
左:朱晴 中:付春来 右:陈伟录
 
 
左:朱桂忠 右:朱晴
 
 
左:朱桂忠 右:朱晴

朱晴:漫谈胶片与数码,这个题目太大了。其实,胶片与数码,从根本原理上讲,是没什么区别,只是影像的媒介不同,一个是胶片的媒介,一个是数字影像。最后出来的结果就分岔了,过去胶片时代,摄影师都会冲胶卷,都懂暗房制作,完成后就交给了通讯社,这种过程对摄影师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现在数码不同了,一按快门,照片立马就能看到了,技术基本上不用考虑了。现在问题在哪呢?有人把数码后期PS制作称为所谓的数字暗房,这是大错特错,因为数码照片一出来就看到了,不存在“暗房”这两字了。过去,拍了还看不了,必须通过暗房给你看。过去的暗房是纳入到整个摄影体系里的,因为没有暗房就看不了照片。而现在不是这样,现在照相机一拍出来立马就可以看了,也就是说暗房通过照相机来完成了。暗房是影像的实现必须的过程,而现在所谓的美化,去斑点,磨皮,加背景,那不叫暗房,那是过去暗房的一个小小部分而已,不能把这小小的部分戴一顶那么大的帽子,说成是数码暗房。我觉得在探讨摄影路子上面,这是个要好好深思的问题。中国摄影界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PS到底应该纳入到摄影的哪一个方面,能不能纳入进去。胶片的优秀之处在于一位好的摄影师,从照片的拍摄到最后影像的出来,基本是一个人搞定了,后来有了标准程序化以后,可以由暗房师来做,可以交给机器来搞,但这个过程依然被人为干涉得不多,或者说有干涉也是有难度的。有了数码(相机)以后,这种干涉变得堂而皇之,这样,在最终成果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以致这几时,我们探讨的,追究的,打击的,或者是被否定的,被漫骂的全是这类片子。随着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分离以后,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摄影人,都要强调对摄影素养的修养,摄影素养很重要,如果纯粹是为了找点名和利去参加比赛,为了获奖而获奖,那么与其这样,不如参加平面设计得了。以前,网上有贴说“梅、兰、菊、竹”的作假,设计那个花草鱼虫在上面,不符合现实自然界的规律,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这种片子,如果拿出来加以推广,推崇,告诉人家这是获奖的片子,优秀的片子,那么就会对社会,摄影圈的人造成非常大的误导。我们是推崇真实地反映社会、反映自然的片子呢,还是推崇那讨论会虚假的,制作成所谓唯美的为最终目的作品?无论是我们协会也好,社团也好,民间组织也好,这都是应该好好所思的问题。随着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分离以后,数码所带来的一些现象,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如何从摄影素养上来提高片子的水平。因为数码技术的推广,很多东西成为容易的事情了,比如拍红外胶片就很麻烦,由于胶片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红外线胶片就一个感光度,你到底是曝光5秒还是2秒,这完全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有了数码就不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拍下来不行再来,到满意为止,因为这很容易实现。而且红外胶片特别贵,你拍时候就要认真对待。
[FS:PAGE]
 
 
 
左:陈伟录  右:谢荣光
 
 
左:蔡建华 中:朱晴 右:付春来
 
 
左:蔡建华 中:朱晴 右:付春来
 
 
付春来
 
 
付春来
 
 
蔡建华
 
 
陈显耀
 
 
谢荣光
 
 
左:苏枝谋 右:朱瑞胜

朱瑞胜:原来的胶片离不开暗房,因为没有暗房出不来照片,现在也是,每一张照片都离不开电脑,那么PS的程度到底是多少。

陈显耀: 我觉得数码的后期也是很重要。比如,我用数码单反来拍,拍完后用用自带软件解开,再用ps处理,但是三个步骤也是相关的。其实我是数码时代的一个受惠者,以前我也拍过胶片,但是这两年我每天拍澳门,如果我不是用数码的话我根本不可能这样做,拍完后,首先要处理。我这种做法,如果用胶片根本不可能完成。

朱晴:打断一下,我刚才说这话是一定要处理,不是说不处理,包括我自己,我对PS也很熟。问题在哪?我们是要强调一个度。在网上有些片子,不堪入目,太夸张了,那完全背离摄影了。这是一个引导的问题,很重要。

朱桂忠:全世界的网站是很自由的,他想发什么片子都可以。
陈显耀:我觉得这个度,一定有个原始文件,RAW,不能偏离这个。这个事情,就是前天发生的一个问题,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澳门贸易投资出进局是我们客户,每年跟我买图片。有一张片子,他问是不是用PS做上去的。我说不是,你不用怀疑了,我在网上把那个原文件给他,这是很重要的。
陈伟录:实际这个格式可以充当电子底片。
… …(本段无法整理)
谢荣光:数码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现象,我谈之一,文件量极大的丰富,比如说,我家里的电脑不够用,买了移动硬盘也不够用,很多人都面临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最大的弊端就是,有时候时间匆忙,想找某一个文件却找不到。这说明什么呢?用一个恰当或不恰当的比喻,过去的胶片时代,用胶片就相当于写诗,写什么诗呢?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现在数码技术出现以后呢,就相当于写小说、散文。那时候需要你很严谨地对待它。举个例子,英国有个大诗人,叫拜伦,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日子匆忙来不及感受。”这好像是现在社会好多人的写照,就像我们那么多片子,有谁一张一张仔细地去推敲,去领会呢,去感受呢?过去那黑白、胶卷年代,可能倾述的精力、思想、情感对某一个片子可能要深入得多。现在科技发达了,不光是数码,信息量造成知识信息的澎胀,人接受这些东西,往往因为匆忙来不及感受。你说活着有啥意思,活着得到了什么。就像拍照片一样的,有谁拍之前好好的推敲,拍之后也好好的推敲的,看有哪些不足。数码不是说它不好,数码是一种科技的进步。刚才这位先生说得很好,数码出现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提高素质。至于数码,强了弱了,色彩饱和度是否过了,这都是知识性问题,我觉得这个可以说是没有标准,或者是多元化的标准,有的时候是故意夸张,故意搞得不像样子,有的人就想强烈地表现自己,用夸张的色彩,亮度。所以说对有的人来讲,传统的一些规则,现在不一定很强调它,固守他。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传统的胶卷还是现在的数码,它能给读者带来什么?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你想给读者带来什么?带来一定的震动都是好的,并不是“这样就是好的,那样就是不好的”。当然,新闻的要完全是真实的,除了适当的剪裁,调整对比度外,严禁后期PS。新闻类的也好,艺术类的也好,创意类的也好,总之出来的总要给人看,看了后会引起什么震动?也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摄影生活质量,不要被我们所拍摄大量[FS:PAGE]资料所迷惑,清醒地知道我们所拍的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哪个方向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对摄影人来讲摄影生活质量会更重要。
朱晴: 现在90后,拍片,从视角,表现手法都是完全颠覆了传统,包括透视关系,构图规律等、全部颠覆。构图,透视关系颠覆掉,这倒无所谓,毕竟拿出来是真实的,这是镜头技术的原因,他可能要用这种奇形怪状的图形来解答他心中想对世界的看法,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我担心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个个人问题,而是某些社团,我想最大是摄影家协会,网站,现在群众媒体,对这个摄影导向偏了。 国外的摄影网站和国内的摄影网站大相径庭,最大和图片库xx,全世界最有名的,看看人家拍的片子,再回头看看我们网站的片子,唯美的。我现在对那些拍婚纱,简直是嗤之以鼻。首先,摄影是贯穿我们生活每一天的,我绝对是不拍婚纱的。很多国内拍这些婚纱照完全是商人的操作。国外人拍婚纱回归到生活,把生活的故事用爱情的线联系起来,不是那种为了拍婚纱而拍婚纱,为了表演爱而拍。而不是通过照片把我们恋爱故事写下来,而是完全是被一种商业操纵的过程,从这种观念来讲,人家比我们进步了。
朱桂忠: 也有人这样拍,并不是说中国没有人这样拍。
付春来: 胶片与数码,是一个矛盾,但这个矛盾你是要在一个什么平台上去谈它。你现在放一张卡帕的照片《战士之死》,与陈显耀的澳门数码照片,他们俩没什么可比性。那年代只有这种胶片,这种又是当时的纪实摄影,不管颗粒粗不粗,实不实,但它是历史的符号,已经被 人们所接受了,它是那个历史特定代表作之一了,无可厚非。那从现在技术上去谈数码与胶片的区别,我觉得这个题很难凑合,说也说不清楚的,那个时候的感光度,50、100,跟现在D3的800、1600比,是比不到一起的。
陈显耀:这个主题让我想起了,以前黑胶盘与CD碟。

朱桂忠这是时代的进步的,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朱晴:但我们要谈的主要是如何保证数码的真实性。不要过分地利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大量的修改,这当然是理论届与学术界的问题,因为如何去量化它,去鉴定它,现在确实是难,还没有一个标准。

陈:我为什么选了这个主题。现在给大家看一组照片,吴旗的,当时我们网站推广的一位摄影师。随着数码进入我们的摄影师手中这么多年,出现了很多是原来无法出现的现象,比如说数码摄影器材,本身有些特性,除了便利性,还有比如高感光度。吴旗这个照片,是晚上用大颗粒来反映夜间这种朦胧美,他可以用这种颗粒来表达他个人的想法,他从质感上感觉到这很贴近他原来那种心里所想像的那种影像,不是很逼真,很细腻的那讨种。这是其中的一个,还有一个,前几天在北京跟张辉讲过,现在数码摄影,由于高感光度,可以出现很多以前没法做到的。当时我说去探讨一下用高感光度在暗的情况下拍摄运动物体,原来是无法完成的,现在可以再现出来,让他去尝试在更高感光情况下,拍摄暗的情况下有些运动的东西,这是原来没办法去捕捉的,现在有没有办法?吴旗所致胜是他利用了噪点,虽然原来是一种缺点,但他利用了这种现象,而且他的作品得到很多方面的认可。数码虽然不能之间互相比较,但是我们手中的工具变化了,在变化了之后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出来,我是想让大家经过讨论能不能开拓一些摄影创作上的想法。
A:所以说这东西没什么好坏的。国外有个服装摄影师,他拍广告片,专门用负片拍的,而且用135的负片,就拍得有点粗粗的有点虚,他就要那种感觉。这也不是说这是它的短处,恰恰是利用这个短处来表达他的感情。
谢荣光: 这组照片好像有一些意味,在隐隐隐隐约约中勾引起一些情绪,包括一些性感,就是这些东西。,然而激起一些想法。
陈伟录:这些照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明显与[FS:PAGE]其他的有些不同,也有文字说明,有一些他个人的想法。黑天,我们在夜幕下的想法是与白天不同的。他,作为一个摄影师来说,人想传达一些我自己的感受,或者我的想法,他确实传达到了,这就是他的成功。至于他传达的东西是不是高尚的,这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摄影首先的技能是你要表达的是给别人看的,别人能不能感觉得到,这个很关键。比如说我想表现我很高兴,给别人看了感觉不到,或者领会不到,给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也领会不到,我认为这个就是失败了。如果我想传达的信息,大家接受的基本是可以符合到我最初的想法,这在技术上应该是功的。
朱晴: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不懂,而一百零五个,另外五个人懂了,这东西如果作为艺术来讲,艺术不是大众的,是小众的。一百个人看不懂这很正常,有五个人看懂了就是艺术了,艺术是小众产品。

陈伟录:我觉得数码跟胶片之间的对比,我赞同谢老师的说法。我做摄影三四年了,从数码黑白一直做到现在,做了这么长时间,也知道它的变化,也亲身体验。但我觉得现在的数码胶片对比,出现数码以后,对摄影来说,门槛已经很低了,以前门槛是非常高的,要进入摄影的话,不用说价钱,就学的东西,不是买个相机就能搞摄影,还冲洗的,现在你买个相机回来你就是摄影师,现在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数码跟胶片最大的区别是人的思想区别,胶片相机,就像谢老师所说,你就要很认真地对待,去构思,去用光,去等待才按下那一瞬间。但是现在的数码不是这样的,改变了原来的摄影观念,拿着相机就瞎拍,回来之后再选择。

朱瑞盛:这恰恰解放了你,就好像原来我很穷,我买一个东西要就左想右想,因为没钱,现在有钱了,随便买个东西,眼都不用眨就买了。原来胶片贵还要冲洗,都很麻烦,因此买的时候就会想 。因此拍照片时就会左想右想,而现在我都无用想,因为这成本太底了,这恰恰是科技的进步带给你的好处。
谢荣光:同样带来了人们浮躁的态度。
蔡建华;就是要提高人的思维……
朱晴;数码带来的影像太容易了……
   因为数码产生之后,片子产生最后结果。。。 。。。

陈伟录:我们现在拍照片,选择,可以放在后面,很多人现在都是采取这种办法。又如说,在这个程中我全拍下来,拍完后回来选择。在选择上还是有一个甄别的问题在里面,就是说我的想法要哪个镜头,这个很关键。你选和我选是不一样的。就像电影胶片,全部记录下来,和你当时现场的这种倾注上应该是一样的,比如,现场有十分钟,假设可以拍一组照片,因为用胶片,就用五张,如果是数码方便我就拍一百张,回来我再选五张。我认为结果和倾注的想法上是一样的,只是环节上的差别。

蔡建华:回头看看以前胶片拍的照片,为什么拍得如此精彩,是没什么加工,同样是抓拍。就算是荷赛,为什么会拉下来,就只是修了一点点东西。我觉得是摄影师不够认真,假如这个摄影师是很负责很认真,在构图上就发现这一点,
很多摄影师在拍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他的思维就是拍完以后回去修改。所以说摄影师在素质上要提高,在拍摄时候,很认真,而不是没看就按下来,在后期再去修改
朱瑞盛:原来拍胶片很认真,我相信后来拍数码也很认真。但现在数码提供了一种可能,让你不认真拍,这是一种缺憾… …

谢荣光:媒体不可能听你的话,它听器材商的话,听赞助商的话。

蔡建华:我不是说不赞成数码,只是在摄影时候多考虑一下这些因素。

谢荣光:网上讲,现在中国,买的都是非常高档的相机,因为他们经常举行比赛,鼓励你搞风光,风光一评你就要好相机,于是他就买相机。我们这个社会,不单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世界被商业所左右。
朱晴:我觉得关键在哪?就是组织参赛单位。评委对评选结果的引导很重要。因为数码太廉价,普及[FS:PAGE]太高了,以致摄影不太认真,而出现了一些片子通过了PS处理,要有很高素养的评委把它换下来,这些评委应该有责任心,责任感,要对未来摄影的引导发挥得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要通过权威的比赛体现出来,而不能在权威的比赛中出现很烂的东西。在过去胶片的比赛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基本上不会发现这种问题,这几年来频频发生这问题。不是因为数码,但也有些因素。如果说还否定数码那是逆历史潮流,数码已经成为了主流了,胶片已经成为小众的东西了。数码变成大众的工具了,捕捉影像的一种工具了。协会和组织对重要比赛评选结果,应该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它会引导拍摄者或者是初学者向哪个方向发展。
陈伟录:就说协会,包括各种组织,在争论摄影艺术的问题,会不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说数码不断地被大家所接受,不断地被大家所普及,那就变成一种大众的东西,那就变成一种文化了,不是艺术了。会不会出现这要样的一个分水岭:随着数码的普及, 就形成大众文化,然后胶片范围越来越小,逐渐往艺术方向走。

蔡建华:《中国摄影》杂志举办了十几年的反转片,前两年就不搞了,它这个评选,要求跟我们一般的比赛评比要求是不一样的,整体衡量摄影师的摄影水平。反转不是个个人都能拍得很好的,要求直接交反转片,而且是原片。它这种评选方法,对摄影师的要求,比只会拍数码不会拍胶片的摄影师,这种评选是可以提高摄影师水平的。
谢荣光:将来数码相机的发展趋向就是要具备一定的PS功能,

朱晴;现在国际社会有普遍的呼声,包括荷赛,评选委员会在评选之前,有个标准。数码片,荷赛也要看原始片。原始片跟参赛片一比,如果没有本质区别就行。那本质在哪。它有规则,包括饱和度调到多少级别,它有个量化东西,但是科不科学,目前还有争论。无论是珠海摄影家协会,还是省的摄影家协会,我觉得在数码的今天,为了方便那些爱好者进入到摄影的圈子里,都应该出来相应的量化指标。但现在说不出来,因为所谓的那些专家,大师,他们不懂,不懂就不可能出得来。
谢荣光:还有一个是实际的操作难度,不同的片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朱晴: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有软件,一过马上就告诉你这片子是什么回事。PS跟原始片有差别有多大,要提供有版权认证的图片,参赛规则是人为的,把规则定死就好办多了。现在可能是过渡期,真严格的规则就是这么来。就说荷赛,你如果认真不了,那对不起,对是否真实,在怀疑的情况下,不能让你进去。
朱瑞盛:我觉得这是两个领域两个不同标准,荷赛是新闻摄影,肯定是讲究真实,一点修改都不行。但艺术的东西,是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的。只要能表达这东西而且能让你感受到,就OK了,从这样来讲呢,他怎么修改,都不是。。。。。。
朱晴:这涉及到是不是摄影的问题了,PS严重到什么程度时,还算不算是摄影?

谢荣光:在文艺复兴时代,写实主义的绘画,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后来的画家难以达到这个水平,另开新路,所以就有了各种画派的出现。当时一个理由,什么叫真实?你的画不一定真实,因为人的眼睛是不真实的,视角近大远小就是不真实,只不过是习惯了,所以现在摄影人有个偏见,特别是搞新闻摄影的,就容不得一点跟人的视角习惯相背离的东西,他就是不知道,人的视角本身就是错误的。新闻摄影无论如何也要符合人的视角习惯,透视规律等,中国摄影家协会搞了个大赛,它的几个分类很科学,分了三类:纪录类,包括新闻的,风光的,人像的;还有一类,艺术类,通过传统暗房,数字暗房来搞的,表达自己情感的,这类东西无所谓你怎么做;再有是商业类的。
(听不清)
 
朱晴:打个比方,某摄影比赛,有些素材不是拍的,做成片子参赛,这跟摄影不相似,就像水彩画,这东西算不算摄影?[FS:PAGE]

朱瑞盛:如果不把它算摄影算什么呢。他是拿照相机后的,

朱晴:现在有要有勇气地站起来,把过去历史的暗房重新疏理一下,要从根源上解决,否则永远这样下去。现在所谓中国摄影界大师,也解释不清,也只能用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是摄影这不是摄影,
朱瑞盛:我觉得这是摄影特有的,其他没有的,比如说新闻摄影跟所谓的艺术摄影,就跟新闻报道与写小说一样,写诗歌一样,从来没有把新闻和诗歌拿来一起比赛的,但是因为都是一张照片,就拿来比赛了,我们把两个领域拿到一起来,搞乱了。从来没有说小说不能虚构,为什么艺术不能,
朱晴:PS可以参赛平面设计大赛
朱桂忠:用照相机拍下来的都不能叫设计,是设计还是摄影,我觉得应该很好分的,而且这个标准非常简单,你看不出它造假,是照片,你就当作摄影,一看就是设计的。

朱晴:你是评委,你看出来我没看出来。摄影协会的比赛评委本身具不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假如我说一个80岁的老头,名望很高,请我去当评委,但电脑都不懂,我一看拍得真好。其实是P出来的,PS是啥我都不懂,但我有名望。在座所有人可能只有你能看出来,结果出来了,怎么办?

现在我们进入到下一环节。

付春来:在看照片之前我再说几句。当代艺术,它的衡量是以市场价值为标准的,就是谁的作品价格高,谁有市场,谁的就好,我觉得摄影不人为的去排除一些东西,也不要人为的去强调一些东西,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很多属于现象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要研究艺术的存在价值,就是艺术语言的生命在于它的前卫性,批判性,颠覆性。所谓颠覆性是对传统习惯的审美标准和惯性打破它。这样出来的东西人家,艺术家摄影的思维方式要有变化,这是你的作品有没有生命价值最根本的原则。法无定法,存在决定价值。
存在决定意识,咱们不去管它,什么对我们有用。任何一样东西存在了就有它的价值。陈显耀的作品,我非常非常欣赏,我认为适合我的审美标准,适合我的审美需求,起码现在令我激动,这就是需求,这东西继续拍下去,随着年代的发展,它的价值越来越高。

陈伟录:我感觉目前,中国什么东西都是干扰得太多了,这么年以来,受引导受启发得太多了,所以经常一窝蜂的去拍一些东西,实际上这些人不去引导他也不会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很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在这种状态下,还会走自己的路。如果从摄影艺术追求来讲,很多人是不具备这个基础的,恰恰相反,由于门槛的问题,经济的问题,时间的问题,他进来了,我想逐渐是分割出来的,哪一部分人是真正追求的。
朱瑞盛:中国的摄影协会里面大部分都业余的爱好者,而不是真正很严肃地称作摄影家的人。
陈伟录:这没关系,摄影是要组织、发动,引导。还有它是个团体,毕竟它有它的经济需求,它需要群体,在协会是个学习过程,学技术的过程,学思想进步的过程。但是摄影协会绝对不是生产大师,专业摄影师的团体,以后把这个社团归到大中小学去上了,作为一个学习,培养铺路地方。经过这个过程后,才是进入社会去参加工作,才有独立思维,独立创作。
陈显耀:我们在沙龙摄影时,学到了很多本领。

谢荣光:我感觉你这片子很有价值,因为纪录了中国人,严肃中国人内在的一种品味,品性,特别是老人,从他的身上能看到的作为明显炎黄子孙的特征,但在我们内地很难找到遗传下来,一脉相承的东西,我觉得这价值就在这个。所有的,这些老人给人看到都是中国古代老人个性,好像是民风很纯朴的感觉。中国的大陆地方大在但找不到你的东西,纪录了中国人一定的历史状况,也是底层人的状况。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