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北山 七月一号咖啡厅
“酒摄汇”设在二楼
左:陈伟录 右:谢荣光
“酒摄汇”第一期网上论坛参与:http://bbs.cphoto.net/dispbbs.asp?boardID=2&ID=1449&page=1
陈伟录:大概是在半个月以前,珠海的魏雨虹先生,当时提出来说:“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经常聊些段子,聊器材,但这样不好,大家最好多聊聊摄影的话题”。他建议中国摄影在线在珠海,以座谈会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摄影相关话题的讨论。为此,中国摄影在线定于每月举办一次的座谈会,地点在珠海摄影主题的“柒月壹号咖啡厅”。现场有高清投影及音乐设备,时间定于晚餐(酒后)后的8点整。座谈会暂定名:“酒摄汇”。 今天,我们这是第一次,大概一个多小时,分两部分。上部分,有一个小的主题,根据主题,采取漫谈的形式进行讨论,但不是辩论,不需要谁把谁辩倒。跟主题有关的,无论哪方面,大家都可以自己发表意见。另半部分,大家都尽量拿一些作品过来,互相进行讨论,或者是评价,或者是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最后会整理出来文字,再发到网站,后续有人想参与,也可以。 第一次的主题:漫谈胶片与数码。因为这是第一次,除了珠海的几位,还邀请了澳门的摄影师陈显耀 因为他在澳门拍得很多关于日常生活和新旧变迁的记录作品,备受摄影界的关注。江苏的谢荣光先生和山东沂蒙的公茂栋先生赶也在今天过来。谢先生是我们网站今年推荐的一位摄影师,主要是摄影画系列。公先生是当地著名的新闻摄影师,也是中国摄影在线的签约摄影师。我们邀请到珠海的几位摄影师是:朱晴、朱瑞胜、苏枝谋、朱桂忠。同时,北京798白盒子艺术馆的付春来特意赶来参加,我们表示欢迎。 胶片与数码,我现在找了一些照片,一些是用传统胶片拍的,新闻的,纪实的,体育的都有,体育记者大多当时用800感光度的胶片拍的,至于数码照片,找了吴旗的作品,另外就是今天大家带来的基本上都是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 放映… … 左:朱晴 中:付春来 右:陈伟录
左:朱桂忠 右:朱晴
左:朱桂忠 右:朱晴
朱晴:漫谈胶片与数码,这个题目太大了。其实,胶片与数码,从根本原理上讲,是没什么区别,只是影像的媒介不同,一个是胶片的媒介,一个是数字影像。最后出来的结果就分岔了,过去胶片时代,摄影师都会冲胶卷,都懂暗房制作,完成后就交给了通讯社,这种过程对摄影师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现在数码不同了,一按快门,照片立马就能看到了,技术基本上不用考虑了。现在问题在哪呢?有人把数码后期PS制作称为所谓的数字暗房,这是大错特错,因为数码照片一出来就看到了,不存在“暗房”这两字了。过去,拍了还看不了,必须通过暗房给你看。过去的暗房是纳入到整个摄影体系里的,因为没有暗房就看不了照片。而现在不是这样,现在照相机一拍出来立马就可以看了,也就是说暗房通过照相机来完成了。暗房是影像的实现必须的过程,而现在所谓的美化,去斑点,磨皮,加背景,那不叫暗房,那是过去暗房的一个小小部分而已,不能把这小小的部分戴一顶那么大的帽子,说成是数码暗房。我觉得在探讨摄影路子上面,这是个要好好深思的问题。中国摄影界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PS到底应该纳入到摄影的哪一个方面,能不能纳入进去。胶片的优秀之处在于一位好的摄影师,从照片的拍摄到最后影像的出来,基本是一个人搞定了,后来有了标准程序化以后,可以由暗房师来做,可以交给机器来搞,但这个过程依然被人为干涉得不多,或者说有干涉也是有难度的。有了数码(相机)以后,这种干涉变得堂而皇之,这样,在最终成果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以致这几时,我们探讨的,追究的,打击的,或者是被否定的,被漫骂的全是这类片子。随着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分离以后,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摄影人,都要强调对摄影素养的修养,摄影素养很重要,如果纯粹是为了找点名和利去参加比赛,为了获奖而获奖,那么与其这样,不如参加平面设计得了。以前,网上有贴说“梅、兰、菊、竹”的作假,设计那个花草鱼虫在上面,不符合现实自然界的规律,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这种片子,如果拿出来加以推广,推崇,告诉人家这是获奖的片子,优秀的片子,那么就会对社会,摄影圈的人造成非常大的误导。我们是推崇真实地反映社会、反映自然的片子呢,还是推崇那讨论会虚假的,制作成所谓唯美的为最终目的作品?无论是我们协会也好,社团也好,民间组织也好,这都是应该好好所思的问题。随着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分离以后,数码所带来的一些现象,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如何从摄影素养上来提高片子的水平。因为数码技术的推广,很多东西成为容易的事情了,比如拍红外胶片就很麻烦,由于胶片的技术要求特别高,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红外线胶片就一个感光度,你到底是曝光5秒还是2秒,这完全是个人经验的总结。有了数码就不同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拍下来不行再来,到满意为止,因为这很容易实现。而且红外胶片特别贵,你拍时候就要认真对待。 左:陈伟录 右:谢荣光
左:蔡建华 中:朱晴 右:付春来
左:蔡建华 中:朱晴 右:付春来
付春来
付春来
蔡建华
陈显耀
谢荣光
左:苏枝谋 右:朱瑞胜
朱瑞胜:原来的胶片离不开暗房,因为没有暗房出不来照片,现在也是,每一张照片都离不开电脑,那么PS的程度到底是多少。 陈显耀: 我觉得数码的后期也是很重要。比如,我用数码单反来拍,拍完后用用自带软件解开,再用ps处理,但是三个步骤也是相关的。其实我是数码时代的一个受惠者,以前我也拍过胶片,但是这两年我每天拍澳门,如果我不是用数码的话我根本不可能这样做,拍完后,首先要处理。我这种做法,如果用胶片根本不可能完成。 朱晴:打断一下,我刚才说这话是一定要处理,不是说不处理,包括我自己,我对PS也很熟。问题在哪?我们是要强调一个度。在网上有些片子,不堪入目,太夸张了,那完全背离摄影了。这是一个引导的问题,很重要。 朱桂忠:全世界的网站是很自由的,他想发什么片子都可以。 朱桂忠这是时代的进步的,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朱晴:但我们要谈的主要是如何保证数码的真实性。不要过分地利用计算机对数码照片进行大量的修改,这当然是理论届与学术界的问题,因为如何去量化它,去鉴定它,现在确实是难,还没有一个标准。 陈:我为什么选了这个主题。现在给大家看一组照片,吴旗的,当时我们网站推广的一位摄影师。随着数码进入我们的摄影师手中这么多年,出现了很多是原来无法出现的现象,比如说数码摄影器材,本身有些特性,除了便利性,还有比如高感光度。吴旗这个照片,是晚上用大颗粒来反映夜间这种朦胧美,他可以用这种颗粒来表达他个人的想法,他从质感上感觉到这很贴近他原来那种心里所想像的那种影像,不是很逼真,很细腻的那讨种。这是其中的一个,还有一个,前几天在北京跟张辉讲过,现在数码摄影,由于高感光度,可以出现很多以前没法做到的。当时我说去探讨一下用高感光度在暗的情况下拍摄运动物体,原来是无法完成的,现在可以再现出来,让他去尝试在更高感光情况下,拍摄暗的情况下有些运动的东西,这是原来没办法去捕捉的,现在有没有办法?吴旗所致胜是他利用了噪点,虽然原来是一种缺点,但他利用了这种现象,而且他的作品得到很多方面的认可。数码虽然不能之间互相比较,但是我们手中的工具变化了,在变化了之后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些什么新的东西出来,我是想让大家经过讨论能不能开拓一些摄影创作上的想法。 陈伟录:我觉得数码跟胶片之间的对比,我赞同谢老师的说法。我做摄影三四年了,从数码黑白一直做到现在,做了这么长时间,也知道它的变化,也亲身体验。但我觉得现在的数码胶片对比,出现数码以后,对摄影来说,门槛已经很低了,以前门槛是非常高的,要进入摄影的话,不用说价钱,就学的东西,不是买个相机就能搞摄影,还冲洗的,现在你买个相机回来你就是摄影师,现在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数码跟胶片最大的区别是人的思想区别,胶片相机,就像谢老师所说,你就要很认真地对待,去构思,去用光,去等待才按下那一瞬间。但是现在的数码不是这样的,改变了原来的摄影观念,拿着相机就瞎拍,回来之后再选择。 朱瑞盛:这恰恰解放了你,就好像原来我很穷,我买一个东西要就左想右想,因为没钱,现在有钱了,随便买个东西,眼都不用眨就买了。原来胶片贵还要冲洗,都很麻烦,因此买的时候就会想 。因此拍照片时就会左想右想,而现在我都无用想,因为这成本太底了,这恰恰是科技的进步带给你的好处。 陈伟录:我们现在拍照片,选择,可以放在后面,很多人现在都是采取这种办法。又如说,在这个程中我全拍下来,拍完后回来选择。在选择上还是有一个甄别的问题在里面,就是说我的想法要哪个镜头,这个很关键。你选和我选是不一样的。就像电影胶片,全部记录下来,和你当时现场的这种倾注上应该是一样的,比如,现场有十分钟,假设可以拍一组照片,因为用胶片,就用五张,如果是数码方便我就拍一百张,回来我再选五张。我认为结果和倾注的想法上是一样的,只是环节上的差别。 蔡建华:回头看看以前胶片拍的照片,为什么拍得如此精彩,是没什么加工,同样是抓拍。就算是荷赛,为什么会拉下来,就只是修了一点点东西。我觉得是摄影师不够认真,假如这个摄影师是很负责很认真,在构图上就发现这一点, 谢荣光:媒体不可能听你的话,它听器材商的话,听赞助商的话。 蔡建华:我不是说不赞成数码,只是在摄影时候多考虑一下这些因素。 谢荣光:网上讲,现在中国,买的都是非常高档的相机,因为他们经常举行比赛,鼓励你搞风光,风光一评你就要好相机,于是他就买相机。我们这个社会,不单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世界被商业所左右。 蔡建华:《中国摄影》杂志举办了十几年的反转片,前两年就不搞了,它这个评选,要求跟我们一般的比赛评比要求是不一样的,整体衡量摄影师的摄影水平。反转不是个个人都能拍得很好的,要求直接交反转片,而且是原片。它这种评选方法,对摄影师的要求,比只会拍数码不会拍胶片的摄影师,这种评选是可以提高摄影师水平的。 朱晴;现在国际社会有普遍的呼声,包括荷赛,评选委员会在评选之前,有个标准。数码片,荷赛也要看原始片。原始片跟参赛片一比,如果没有本质区别就行。那本质在哪。它有规则,包括饱和度调到多少级别,它有个量化东西,但是科不科学,目前还有争论。无论是珠海摄影家协会,还是省的摄影家协会,我觉得在数码的今天,为了方便那些爱好者进入到摄影的圈子里,都应该出来相应的量化指标。但现在说不出来,因为所谓的那些专家,大师,他们不懂,不懂就不可能出得来。 朱晴: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了,有软件,一过马上就告诉你这片子是什么回事。PS跟原始片有差别有多大,要提供有版权认证的图片,参赛规则是人为的,把规则定死就好办多了。现在可能是过渡期,真严格的规则就是这么来。就说荷赛,你如果认真不了,那对不起,对是否真实,在怀疑的情况下,不能让你进去。 谢荣光:在文艺复兴时代,写实主义的绘画,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后来的画家难以达到这个水平,另开新路,所以就有了各种画派的出现。当时一个理由,什么叫真实?你的画不一定真实,因为人的眼睛是不真实的,视角近大远小就是不真实,只不过是习惯了,所以现在摄影人有个偏见,特别是搞新闻摄影的,就容不得一点跟人的视角习惯相背离的东西,他就是不知道,人的视角本身就是错误的。新闻摄影无论如何也要符合人的视角习惯,透视规律等,中国摄影家协会搞了个大赛,它的几个分类很科学,分了三类:纪录类,包括新闻的,风光的,人像的;还有一类,艺术类,通过传统暗房,数字暗房来搞的,表达自己情感的,这类东西无所谓你怎么做;再有是商业类的。 朱瑞盛:如果不把它算摄影算什么呢。他是拿照相机后的, 朱晴:现在有要有勇气地站起来,把过去历史的暗房重新疏理一下,要从根源上解决,否则永远这样下去。现在所谓中国摄影界大师,也解释不清,也只能用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是摄影这不是摄影, 朱晴:你是评委,你看出来我没看出来。摄影协会的比赛评委本身具不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假如我说一个80岁的老头,名望很高,请我去当评委,但电脑都不懂,我一看拍得真好。其实是P出来的,PS是啥我都不懂,但我有名望。在座所有人可能只有你能看出来,结果出来了,怎么办? 现在我们进入到下一环节。 付春来:在看照片之前我再说几句。当代艺术,它的衡量是以市场价值为标准的,就是谁的作品价格高,谁有市场,谁的就好,我觉得摄影不人为的去排除一些东西,也不要人为的去强调一些东西,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很多属于现象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关键是要研究艺术的存在价值,就是艺术语言的生命在于它的前卫性,批判性,颠覆性。所谓颠覆性是对传统习惯的审美标准和惯性打破它。这样出来的东西人家,艺术家摄影的思维方式要有变化,这是你的作品有没有生命价值最根本的原则。法无定法,存在决定价值。 陈伟录:我感觉目前,中国什么东西都是干扰得太多了,这么年以来,受引导受启发得太多了,所以经常一窝蜂的去拍一些东西,实际上这些人不去引导他也不会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很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在这种状态下,还会走自己的路。如果从摄影艺术追求来讲,很多人是不具备这个基础的,恰恰相反,由于门槛的问题,经济的问题,时间的问题,他进来了,我想逐渐是分割出来的,哪一部分人是真正追求的。 谢荣光:我感觉你这片子很有价值,因为纪录了中国人,严肃中国人内在的一种品味,品性,特别是老人,从他的身上能看到的作为明显炎黄子孙的特征,但在我们内地很难找到遗传下来,一脉相承的东西,我觉得这价值就在这个。所有的,这些老人给人看到都是中国古代老人个性,好像是民风很纯朴的感觉。中国的大陆地方大在但找不到你的东西,纪录了中国人一定的历史状况,也是底层人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