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与杨晓光先生相识七载,竟未有合影在侧,于陈孝悦兄博客中寻得去岁由孝悦兄幼公子所摄合影一枚,谨陈于此,常念先生之“光”。右至左依次为孝悦兄,莉华,晓光先生和我,摄于大连星海公园。 首晤先生,时在辛巳之夏,临山傍海之大连医科大学旧校区专家楼前,余等一行风尘仆仆,先生迎来笑意盈盈。彼时,摄影教育方兴未艾,先生做载,邀众同道聚首,共商百年大计。 先生苦心,特邀吉林摄影出版社领导赴会,拟会后主编国内首部摄影专业高考指南,欲借此畅销书之名,套出研讨会论著文献,怎奈余身负整理录音之责,却被杂务所扰未能细细完工,致使摄影教坛诸家大论未能付梓,至今仍觉愧对先生之盛情美意。 浸淫摄坛日久,方知先生之盛名美誉乃小事堆积而得:休提于医科大学创立摄影这般艺术专业之艰,休提引英伦波顿大学国内首办摄影学硕士点给后学以进阶之梯,休提每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盛大场面中穿针引线、介绍中外结交之功,单就于摄影理论一途之热心,先生之举足令吾辈敬之、惜之、叹之。 已未之夏,先生延国内诸学术名流襄助,于学院内设理论基地,召令天下诸贤,先论纪实,再谈教育,历时三载,佳话颇多,据风传,纪实摄影研讨之时,城乡两派名家争论甚激,以至长久互不答言,不相与谋。任交锋对手烽烟四起,想必设擂之先生仍眯眼而笑,心中暗喜。 先生传道授业解惑,摄坛桃李满天,每逢名家聚会,仍念及诸弟子之境遇,恨不能将所有弟子皆举荐至高职佳位。先生每至一地,总有弟子前呼后拥,仍平和而微笑,每欲汲青年之新知,丰教学之案例。此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之效也。 先生为人处事,一丝不苟,平遥摄影节首办,观展路遇,先生谈及欲为一媒体记者作译介以访某国外名家,彼时余尚属新人,闻此讯息,冀先生携我一同旁观之。先生思虑再三,虑及两家媒体竞争之势婉拒,余后解先生虑之细微,至今仍叹先生行事缜密。 去岁得缘与先生共赴西藏,一路谈笑,快乐怡人,此先生难见之清闲时日。某日傍晚,于日喀则饭店石阶之上,先生向余谈及与波顿大学联办之硕士班首届毕业,望余关注,并约定七月渡海,观其成效。月余之后,先生亲自电邀,余携家人同往,几日里蒙先生无微不至照料,余女葱头至今亦常念及杨伯伯之诸多好处。其间,先生曾驾车戴余及家人友人奔驰四十余公里,为看一现场演出,不辞劳累。 先生生于白山黑水间,耘于渤黄海汇处,性喜水,好游泳,余尝得以望其水中矫健之姿,好生羡煞。 先生温良恭俭,言语慢条斯理,只有嘻笑之态,未见怒骂之姿,因在摄坛人缘颇佳。先生与弟子共赴尼泊尔创作,却不幸罹难他乡。闻此讯息,同道震恸,哀声处处。互联网间忆旧怀念之文,涉三教九流,皆言先生之好,皆忆音容笑貌,仿佛如昨,仍旧历历。细察之,其中不少今岁平遥之新相识。 余离平遥前日,观展于土仓,逢先生司职评委,与一干专家巡视展场。先生步履轻盈,至余近前叹之:制作与影像俱佳之完美展览何其难觅,并询余有无入眼之展,望荐之。余观展走马观花,前观后忘,汗颜而不能对。先生之认真,于此亦可见之。 近年摄影杏坛各地群设,先生每虑及学术研究,把握育人之道。余虑之,定是惧惶惶之势难免误人子弟者。摄坛教育群英聚会,常见先生操劳于前,且乐此不疲。先生原拟归国之日,遂约全国同行共赴大连,再商教育大计,怎奈世事无常,老天无眼,殁好人于他乡,遗海内以哀伤。 今日先生魂归故土,数百学子自发聚母校,齐集以慰先生之灵。余杂务缠身,只有向海东望,默鞠三躬,心中常怀戚戚焉。 鸣呼,摄坛失英,同道生悲,事业谁继,业界有叹。惟愿先生其身安息九泉,其志激励后学,其文传于天下,其光辉耀寰球![FS:PAGE] 先生姓杨,讳晓光,生前任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院长之职,戊子之秋因车祸,遇难尼泊尔,时年五十有五。 匆草于公历十月十六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