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大家 张楚翔 查看内容

徘徊在影像存在与文化传承中的《中国摄影史》(3)——传承

2007-10-26 10:38| 发布者:| 查看:3139| 评论:0

16日大暴雨,带中国摄协理论部主任李树峰来汕讲课兼吃潮菜……

没想到,我们去的时候花了近5个钟头,而回来基本保持在140迈,4个钟头就到了汕头。

 

由于连续开了4天会、再加上李树峰来汕,做三陪又自然离不开我——每天不是喝酒、吃饭就是四处转转;实在是累。昨天中午从11:00共进午餐送别李树峰;一直到与画家陈征明、原宣传部的林小斌于下午2:00再吃午餐;最后是画家刘清华的闲间开张,5个钟头都没离开饭桌……

 

再好的酒都成了昨夜的尿!累人!

 

%%%%%%%%%%%%%%%%%%%%%%%%%%%%%%%%%%%

 

传承

罗兰·巴特认为:照片既是确定的,又是易变的证据。它取消了时间在历史过程中的“神秘性”,世界上没有更新鲜的形象(照片)能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块,照片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丰富的历史假设性。摄影术让时间永驻的同时,也让我们能更加形象地与历史中过去相比,使现时更容易衡量,未来变得更加容易控制。照片的不连续性细节,为后人提供了诱人的连续性研究。但是,无论是个人的照片,还是大众的照片;无论是个人的历史,还是大众的历史。历史的连续性注定了迅速崛起的未来必定取代过去,那么,影像的存在与人文的传承关系又是种什么关系呢?

我认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一段话:正好印证了影像的存在与人文的传承关系。“历史的存在,它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历史)、拥有这一切,并为之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影像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人文的传承是种经过主观选择甚至是社会各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从而这里面包含了:传统、传承、批判、继承、主流、边缘等等现象。大家知道:“任何历史都是一种当代史”,传统也是一种当代永无止境的生存批判精神,是一种从原始而来的精神与命运的反抗结果,这个结果叫文化,它更多的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我注六经”的多元文化因素。作为《中国摄影史》的编撰重点,自然离不开以当代的多元文化元素关注影像本体的问题,而影像本体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关于“人的问题”。中国摄影评论者往往把前卫、先锋、后现代当成影像价值的终极目标,并加以推广引导。喜欢把“自恋当代的价值”,自以为它比传统人文更赋有价值的状态,并以先锋文化的姿态出现在当代文艺评论的论坛之上。殊不知,有时间价值的“现代”、“当代”、“前卫”、和“先锋”等影像现象,只不过是对传统价值作一种有意味的转移;是一种对前人传统的新阐释。如果从风格学的角度上看,它也仅仅是一种叙事风格的转换,在逻辑上并不存在断层的问题,传承的还是人作为影像本体的价值而存在。

 

最后,我认为《中国摄影史》编撰的终极目的,不外就是通过我们,然后选择我们认为传承了有价值的摄影人与影事的记述评价,来表明一种人文历史的变迁原由,来阐明一种摄影艺术行为与社会现实中的文化反抗精神和关系,来寻找一种隐藏与影像存在现象背后人的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理由。并为以后没有我们的那个时代提供一种影像理解的页片和记忆依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