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大家 窦海军 查看内容

黑白与抽象

2006-4-4 11:36| 发布者:| 查看:3532| 评论:0|原作者: 窦海军

某影会的月赛上,有一组黑白照片非常夺目,数一下上面的围棋子,便知道差不多所有的评委都投了,并将稳获头奖。我不否认它在参评作品中的醒目地位,但最终还是没投它一票。
    这组片子引人注目之处有三点:首先,作者拍的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物,这首先在题材上给人以稀缺感;二是用大广角贴近人物的拍法,使画面的构图、透视超出常规,一眼看去很刺激;三是作者的暗房功夫不错,整组片子追求的是"纯影派"的风格。这位作者很聪明,他非常明白如何使自己的照片在片子堆中颖脱而出,知道如何调动摄影的形式要素来争夺观众的眼球。将上面三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并使整组照片统一于一种风格,想在基层影会拿个奖,作者大概是胸有成竹的。这三点当中,尤其以追求"纯影派"的形式风格不容易,没有点职业暗房的水平,是很难学得像的。结果,作者果然是位有一定知名度和职业倾向的摄影师。既然你不是一般水平的爱好者,那么我也就不用一般的标准衡量你的作品。这组黑白作品的不足在于它的形式语言只粗略地找到了"纯影派"的味道,而远未达到"精到"的水准,更没能理解摄影史上这一重要流派的精神和意义。
    摄影画面的获得,很大程度地依赖于现代科技,同是获得一幅一般水准的作品,摄影所需要的造型基本功远不如绘画。科技带来了获得图像的方便,也容易使摄影师忽略造型能力的训练,以至有些人拍了大半辈子,都不能走出平面造型的幼稚期。而"纯影派"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就是,它抓住了摄影本体语言的重要一面,并将它纯化到了极至。为什么完成这项工作的是西方人,而不是中国人?为什么在"画意派"方面,我们早早就有了郎静山这样可与西方画意摄影大师比肩的人物,但在本体语言追求方面,在"纯影派"领域,却至今没有位能与亚当斯论伯仲?原因自然不止一二,东、西方造型传统的差异当属之一。西画在形式上有精描细抹的传统,西方人善于处理焦点透视的图象;中国画则重写意,并多以散点透视来作画,而摄影的本体语言无疑有着近西画远中国画的倾向。我相信亚当斯、威斯顿这些"纯影派"大师处理摄影语言的超凡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他们祖辈的血脉中继承而来的。当然了,还与西方近现代科学精神的弘扬等因素密不可分("纯影派"摄影语言的控制有着很强的科技性)。
    西方人对于形式语言的重视,还是20世纪初西方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的根据之一。抽象艺术能够在西方"成流成派",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他们重视形式传统的延续,因为抽象艺术的"抽象",实际上是形式范畴的抽象。
    大家都知道,将五彩缤纷的世界用黑、白、灰来反映,这其中包含了对客观世界一定程度的抽象。虽然黑白照片远不等于抽象作品,但摄影师若想很好地控制这一包含着抽象因素的过程,并有意识地赋予黑白影像某种意味,则是很要功夫的事情。这"功夫"就是对形式的敏感,就是造型的功夫。"纯影派"作品的形式语言不但招眼,还劲得起仔细品味。不仅因为其影像细腻、层次丰富、影调沉稳,而且各个局部影调的构成关系非常和谐统一。一般的"纯影派"模仿者,能在局部影调、质感、颗粒方面仿到七八成像,就很不易了,而很难达到整体和谐的水平,但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最见真功夫、最显示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地方。上面提到的那组黑白摄影作品,就是只大概模仿了"纯影派"之形,而距其神甚远。记得在电影学院的一次讲座上,当同学问及一位著名艺术摄影家为什么不拍黑白照片时,他的回答是还没有做好准备,还没建立起拍好黑白照片的信心,还没到时候。我想他是深谙摄影造型之重要,深知由彩色向黑白迈一步的艰难。
    抽象艺术作品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抛弃了对题材的依赖,而直接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来抒发。真正优秀的抽象摄影作品不是一些抽象语素不招三不招两的堆砌,而是要使抽象语言能够表达出某类理念、某种情绪。一些对抽象艺术缺乏理解的人,其作品看上去是一幅抽象作品,实际上却是语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最终是令人不知所云。原因是他既没有真正理解抽象语素,更没有统筹语素的能力。这就像一个"乐盲"可以胡乱地用音符摆成一首"曲子",不懂乐谱的人一看,以为他是个作曲家,但让行家一看,就会发现他既不认识音符,也不懂如何用音符构成旋律,谱成曲子。对黑白摄影的形式语言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同样隐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对黑白摄影语言的理解不到位,将无法协调好各个局部影调的关系并表达某种意象,与彩色摄影相比,黑白摄影的音符(黑、白、灰)虽然简单了许多,但用简单的音符谱出漂亮的曲子则更难。[FS:PAGE]
    从黑白摄影的角度去理解抽象,再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黑白摄影,这是一种互动的、双向的认知途径,是一条使认识走向深刻的方便之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