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昌 已经进入2025年,迎新不忘怀旧。从接触摄影起,到此时刚好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1985年,在天津北宁公园门口租用120双反相机尝试拍照,那一年也莽莽撞撞的走进大清朝晚期创建的母校自动化系团总支的摄影组(其实就我一个人)负责团组织和学生会的摄影宣传。学生时期投稿《中国摄影报》的一个全国摄影大奖赛并入选,也点燃了对摄影的热爱,照相机自此成为伴随至今的必不可少的生活玩具。从2000年起,为国内绝大多数摄影期刊陆陆续续撰写过几十万字的专栏文章,也成为二十多年前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员。因为就读本科半导体物理专业的缘故,有着更容易理解和探究数字相机原理和结构的知识背景,进入数字摄影时代,更唤起了对数字成像系统的进一步关注。接下来还会继续把读书和拍摄当嗜好,和此前积累的知识进行比对糅合,继续写下去。 书归正传: 简单说一下法兰距和后截距概念 相机法兰距,就是相机前面用来安装镜头的那个不锈钢抛光环表面距离影像传感器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而镜头后截距则是镜头的最后一个镜片表面的最突起位置距离影像传感器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这个距离出现在镜头物距设置在无限远或者向无限远方向拧到头的时候。 已知的几款微单相机法兰距数据为,索尼E口的法兰距是18mm(直径46.1mm),佳能R口法兰距是20mm(直径54mm),尼康Z口法兰距是16mm(直径55mm),松下和徕卡L口法兰距是20mm(直径51.6mm),富士GFX口法兰距是26.7mm(直径65mm)。胶片时代和数字化以后的单反相机法兰距数据分别为,佳能EF卡口法兰距44.1mm(直径51.2mm),尼康F卡口法兰距46.5mm(直径44mm),徕卡R卡口法兰距46.9mm(直径46mm),M卡口法兰距27.8mm,哈苏V卡口法兰距是74.9mm,徕卡S卡口的法兰距大约为53mm;拍摄电影的电影摄影机的通用PL卡口法兰距是52mm(直径54mm)。 理论上,所有法兰距长的镜头都能通过转接环正常安装到法兰距相对更短的相机上。而对应的转接环的有效厚度也恰好是二者之间的法兰距长度之差。这是为了让被转接的镜头在转接到微单相机上,相当于安装到其自身原本配套的相机上一样,实际工作状态下的镜头法兰距参数并没有改变,这样就像和在原来的相机上一样的工作那样,实现完全一样的光学效能,达到同样的成像效果,也能在无限远完美聚焦,最近拍摄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徕卡R系列镜头转接到索尼E卡口相机上,譬如当下流行的索尼A1上时,按照上面的参数可知,对应的转接环有效厚度(也就是二者的法兰距差值)为46.9-18=28.9毫米;而如果想把同一款镜头转接到尼康D3X上,那么转接环的有效厚度则为46.9-46.5=0.4毫米。显然想要加工制造出实际有效厚度只有0.4毫米的坚固的金属转接环,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市面上就不会存在徕卡R转尼康F的转接环。以此类推,想要把法兰距短的镜头转接到法兰距长的相机上,即便是制造出来了足够坚固的转接环,转接环的作用就相当于在镜头和相机之间安装了一个近摄接环。结果必然是无限远无法聚焦,也就无法拍摄远处的景象了。 存世优质镜头是转接拍摄的首选 历史发展证明,有的相机品牌旗下的某款相机特别具有吸引力,譬如胶片时代的单反相机尼康F6,佳能1V、哈苏503CW,还有旁轴相机的徕卡M6TTL和MP。但不代表各自品牌旗下自主设计生产的镜头也都没有竞争对手。反而是其他品牌旗下对应的镜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优秀的光学品质。譬如对于喜欢用新型微单相机拍摄视频的人来说,凭借无声连续光圈调节和大调焦行程(调焦环旋转角度大多都在300度以上)的优势,独立镜头制造厂商的英国库克电影镜头和法国安琴电影镜头及德国蔡司电影镜头(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些电影镜头售卖时就备有多个相机接口卡环,譬如PL卡口、EF卡口、E卡口可供随机更换,这样的配件就非常人性化,也使镜头具有可扩展性应用范围)就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德国徕卡的几款大光圈旁轴镜头,凭借精致小巧且光学素质优越的特质,也是非常令人青睐的。由于摄影术的历史相对来说,不算太长。而摄影器材进入可以精密加工和可以检测其全面品质的时代,距今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那些蜚声中外的好镜头也都集中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譬如徕卡R100/2.8微距镜头,哈苏CFE250/5.6Sa、FE300/2.8Sa,佳能EF200/2USM等等,好镜头数量和品类太多,不一一列举。正是有这样的一些光学素质极其优秀的已经停产的镜头存在,也就会诞生想把这些镜头转接到自己认为质量足够好的相机上,去使用,去体验。甚至还有一些好奇心驱使下的对比试验,譬如同一款镜头在不同相机上的成像效果差异,同一款相机使用不同品牌的同一焦段的镜头的成像差异等等。各种镜头转接环恰恰就能满足这些诉求。 单反相机由于反光镜的存在,法兰距就很难做到很短。长法兰距对于长焦距镜头的设计不会造成影响,而对于短焦距镜头也就是广角镜头的设计,就带来了难度。有些镜头就不得不采用反对称镜头结构的设计来提高法兰距参数,除了增加镜片,还不得不增大镜头的体积来应对。譬如哈苏的蔡司CFE40/4IF这款成像品质极其优秀的镜头和与其焦段几乎重合的摆脱了反光镜结构困扰的固定在无反相机机身上的Biogon-CFI38/4.5毫米镜头,这就是905SWC相机上的那款独特的蔡司Biogon38毫米镜头,其短小体型和前者Distagon-CFE 40/4IF的巨大体积的差别是如此显著,除了镜头体积差,大块头的Distagon40/4的光学素质虽然已经足够好,也还是没有体积更小的Biogon38/4.5更加出色。由此可见,短法兰距相机对应镜头设计的自由度和冗余度的优势是极其明显的。只有取消了取景反光镜的体积和结构限制,才能满足短法兰距和短后截距的镜头设计诉求。譬如胶片时代的旁轴相机徕卡M系统,M卡口的超广角镜头的后截距就可以远远小于其法兰距。直观来说,也就是镜头后面突出于安装面的那个后屁股(如下图)。 历史车轮驶入微单无反数字摄影时代以后,上面的数据也表明,所有新的数码相机在创立新系统之际,都普遍采用了短法兰距和大法兰直径的标准。大法兰直径的设计还有利于选用更大直径的镜头最后镜片,可以实现透过镜头的光线能够最大限度的直射到影像传感器上,也就容易获得更好的相面照度均匀性效果。而光学畸变、色差、杂光系数和相面照度均匀性及透光率恰好是考量一款镜头优劣的最关键参数。要想获得更好的透光率除了采用更适合的光学镜片和科学的镀膜措施,减少镜片的数量不失为优选之策。特殊色散光学镜片和非球面镜片以及对应不同波长的多层镀膜都是应对之策,很多新问世镜头的镜组和镜片数量依然有增无减,却是个值得观察的现象。镜头开发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软件的支撑下更加便利,新型结构也层出不穷,包括浮动调焦和线性马达自动聚焦等新技术的应用等,也已经普遍化。 微单无反时代的转接环应用 得益于微单相机短法兰距的优势,几乎存世的所有胶片时代的优质摄影镜头都能转接到微单相机上,而拥有52毫米法兰距的PL卡口电影镜头更是完全可以转接到任意一款微单相机上,这也为喜欢转接拍摄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选择性。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为转接而转接未必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行为。除非你手里寄存了太多在多年前就已经买到手的舍不得廉价卖掉的旧镜头,否则,只有那些存世的光学素质顶呱呱的镜头才值得买来用转接环安装到你心仪的相机上去使用,去体验。这是因为,你所心仪的那款相机的制造厂家自己制造或配套的原卡口镜头的光学素质和你想拥有的某款镜头在光学品质上确实无法匹敌。你买不到如此优秀的原厂原卡口优质镜头,不得不采用转接的方式。尤其对于想使用那些世界最优秀电影镜头的人士而言,更是如此。 数字摄影时代,尽管有些原厂镜头虽然并不绝对优秀,但其光学设计缺憾却是其厂家最为清楚的。为了把镜头的光学缺憾对最终成像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的水平。相机厂家都会采取开发影像算法补救措施的举措,在对应的镜头和相机一起工作并完成拍摄以后,彩色图像的编译码及影像生成过程就已经把对应的光学缺憾进行修正后再生成被存储的图像电子文件了。这一技术是绝对不会为了满足对应的第三方独立镜头实现最理想的效果而去烧脑开发算法补偿软件的。所以,结果一般是,同样光学素质的镜头,原厂镜头在成像最终效果上,往往也是被优化后能获得的最佳效果。也因此,除了按占比比例来说已经是极少数的优质镜头(即便在当时也都极其昂贵,保存到现在的良品照样也都价格不菲),绝大多数的胶片时代单反相机配套镜头,使用哪怕再精密的转接环,也无法取得非常理想的影像效果了。这也因为胶片时代的绝大多数镜头的光学素质,在结构设计上不可能考虑当时还没存在或还没普及开来的数字相机的技术新要求,无法满足在其问世的十几年几十年后的新型影像传感器的技术要求,也是正常现象,不论是画面清晰度还是色彩逼真度,都已远不如最新型的微单数字镜头。这是正在跃跃欲试的广大消费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的,毕竟怀旧作为一种情怀,是无法取代由技术进步创造出的优质新镜头的。当然了,如果老旧镜头随着原生口相机的停产退市而再无用武之地之后,还能够通过转接而使用到最新类型的各种微单相机上,即便无法达到影像素质的尽善尽美,毕竟能重新焕发生机,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资源的再利用。特别是在拍摄不需要强调极致分辨率而更重视氛围感的创意人像时,有些老旧镜头的独特影像风格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创作尝试。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哈苏X2D100C相机(这款相机只能拍摄照片,无视频拍摄功能)是采用镜间快门的系统,相机机身没有机械快门这个装置部件,拍摄时是由镜头内的中心快门实现曝光操作的。这款相机在转接其他品牌的镜头时,只能使用相机的电子快门。而该款相机的电子快门在具体拍摄中的表现,是需要格外关注的。 另外一个注意事项是,在体验转接老旧电影镜头拍摄视频或者照片时,由于在过去的绝大多数历史时间内的胶片电影摄影机的感光相面远小于135规格照相机的感光相面,镜头的像场圈不足以覆盖全画幅(36X24mm)传感器。尤其是其中的广角镜头,可能有明显的暗角现象。当然了,如果预算充裕,则可以购买最新上市的像场圈达到和超过46.3毫米的FF+级别的电影镜头。这类镜头非但能覆盖全画幅数字相机的像场圈,甚至其中的中长焦镜头都能满足富士GFX相机和哈苏X2D相机的像场圈。能满足这个技术要求的安琴、库克、蔡司、徕卡等品牌的电影镜头也往往都是价格昂贵的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人民币一只的镜头。 可喜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主要的镜头转接环开发和制造中心。有很多制造厂家在开发生产着已经琳琅满目的材质和功能各样的镜头转接环,既有带锁紧功能的转接环,也有成熟可靠的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镜头转接环。价格从几十元的简易转接环到数千元的带有减焦聚光功能的高性能转接环,可谓应有尽有。也就是说,你几乎可以把手中的任何一款单反镜头通过对应的转接环转接到现在的任何一款主流微单相机上;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单反镜头,譬如存世量最大的佳能EF口和尼康F口单反镜头等选择对应的自动聚焦转接环在几乎所有微单相机上都能实现自动聚焦功能。竞争充分的摄影配件市场上,可选择产品之多,之丰富,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快,不但彻底改变甚至重塑了曾经被国外厂商垄断的价格奇高且功能也不丰富的摄影配件产品格局和市场环境,未来还会有更多因应各种摄影需求的特殊功能性新型摄影配件诞生。 最后几句话: 我的用于做相关对比测试拍照用小配件 我为了能够实现在不同相机上使用同一个镜头或者同一款相机使用不同镜头的拍摄,获取对应的拍摄效果参数,使用了如图所示的摄影配件,在上面安装两台相机对准同一拍摄主体进行同时拍摄。也购置了多款遥控快门,可以通过一个手持遥控器控制两台相机同时拍摄,这就给了我可以做更多尝试的自由度。但前提是,我必须能同时拿到足够多的相机和镜头。无论如何,我是不会为了验证几个对比效果,而把相关的相机和镜头都买来的。如果能蹭用最好,无法蹭用就得借用。既无法蹭用也无法借用,没有切实的拍摄效果电子文件来做后续的观察对比,我就写不出权威的专栏文章来了。这也是近两年相关文章难以出炉的原因,所以,期刊上出现我的技术对比文章的机会就少了。 2025年1月2日星期四 本文作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为第七届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摄影理论高级论坛撰写过专题文章。为《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照相机》、《感光材料》等摄影期刊撰写摄影专栏文章几十万字。 松下S5转接哈苏蔡司CF250/5.6Sa拍摄 徕卡S006转接哈苏V口蔡司FE350/4拍摄 徕卡S转接哈苏V口蔡司CF250/5.6Sa拍摄 曾多年作为我的主力器材的今天已经彻底闲置的老旧相机和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