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昌 没有照片的历史,等于没有发生过。这是谁说的已经不重要了。手机摄影时代,几乎地球上有人的地方所发生的任何稀奇事件,都会被在场的人用手机随机记录下来,并迅速地发送传播出去。值得被大众关注的事情就会进而被迅速转发扩散,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传播的消息及时性,和信息权威性不能划等号的。获取信息不等于明白真相,否则权威媒体的深度报道类缜密细致挖掘的内容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摄影只是记录手段,构图侧重点也不同,站在每个人的角度看到的内容甚至都不一样的。 早在法国科学院于1839年一月份宣布达盖尔银盐摄影法为发明成果问世以前,身在巴西的赫克勒斯·弗洛伦斯在1833年就使用了摄影这个概念,1835年塔伯特居获得了他发明的经过成像感光的摄影负片,他的初创也是此后150多年正负片工艺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技术源头。但作为摄影的三要素,光敏感光剂、正负片工艺和达盖尔银版法或其替代法(拍照的相机),是摄影存在的物质条件的概念,首先完成这三要素并能获得比真影像的人在历史层面要首肯达盖尔。法国政府在公开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并允许所有人无偿使用这一发明技术成果之后,也没有亏待他,达盖尔也从法国政府获得每年6000法郎的年薪,在当年可是个不小的收入(当时人均年收入约400法郎)。法国政府对发明创造的奖励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如此重视和大方了,想必这也应该是对所有技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态度吧。 古斯塔夫·勒格雷在1856-1860年通过无数次尝试,解决了火棉胶湿版对蓝光过于敏感的技术问题。虽然在当时没有引起轰动,当影像和实际左右相反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逐渐衰落之后,火棉胶湿版摄影法在美国大行其道,又为其后的干版摄影术的问世指明了方向(都应该算鸡蛋清时代)。理查德·李奇·马多克斯于1871年经过试验终于发现了动物骨头结缔组织(最好的明胶是驴皮熬制的阿胶)熬制的明胶承载银盐作为光敏感光剂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这一发现为1887年汉尼拔·古德温牧师发明硝酸纤维素基片和乔治·伊斯曼于1888年开始生产胶片(明胶时代)提供了信息还是能量,已经无需刨根问底了。 随着通过可以均匀涂布在透明玻璃板上的透明动物明胶来承载溴化银微粒经过曝光和显影定影工艺获得细节极为生动清晰的摄影负片,并在经过印相获得完美的摄影画面以后,呈现在玻璃板上的正片被制作成幻灯片在黑暗的房间里投影欣赏的行为就诞生了。然而要想看到幻灯投影,需要几个要素,也就是至少要有电灯泡和投影镜头的存在。简而言之,在大清朝时期的大清朝以外的欧美,席卷欧美大陆的工业革命已经把人类拉进了机械工业和电气化时代。石油开采和炼制、高炉炼钢和特种合金、内燃机和发电,各种新技术发明争先恐后的集体爆发式问世都已经成为降福于人类的科技变革。也正是此时,在并非专门为摄影应用而发明的可弯曲有弹性的化学聚酯(也经历了从硝酸片基到醋酸片基再到聚酯片基的发展过程)被拿来制造胶片,才有了整个20世纪的胶片摄影时代。在20世纪里,又随着电磁录音录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诞生了录制活动影像的摄像机,有了摄像机才有了无线传输图像广播信号的可能。人类在20世纪中页来也彻底迎来了半导体时代,摄影活动也就随之进入了电视广播时代。半导体时代在1969-1970年就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再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发展,20世纪末进入了数字摄影和胶片摄影并存时代。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也就到了大家都看到的数字摄影新时代了,而今天更已经是背照式堆叠型智能化CMOS图像传感器一统天下的数字时代了。 为了证明自己技高一筹,拍摄体育动态和记录高难度动作,拍摄星星等,都成为19世纪后半页那些贵族摄影参与者们竞相创新体验的摄影行为。也促进了包括多底合成技术等有关的摄影后期技术的发展。其中的历史典型就是在1857年,由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通过碳素相纸多底印相合成的《两种人生》,以此揭示了摄影术甫一问世就激发了各种创作方式可能性的探索和实践。早在胶片进入醋酸片基时代,就已经摆脱了易燃的硝酸基片也就是火棉胶的困扰。随着想记录活动影像的冲动不断,催生了早期无声电影的出现。在胶卷基片进入醋酸片基和聚酯片基以后,为胶片和胶卷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也为借用35毫米电影胶片的小型徕卡相机的诞生提供了可能。于是乎,欧洲的徕卡相机、蔡司康泰克斯相机、林哈夫相机,美国的格拉菲相机和柯达相机就都应运而生了。日本则在战后经由尼康和佳能及美能达的充分发展,成为全球最主要的35毫米相机生产国。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更是成为摄影产业里面赚得盆满盂满的影像承载体的耗材厂商。进入数字摄影时代以来,日本的索尼、佳能、尼康形成全球数字相机三强的竞争世态已经明了。而包括已被中国大疆控股的原瑞典哈苏相机及现有的德国徕卡相机、日本富士相机和松下相机等也都凭借各自独特的技术优势分享着属于他们的市场份额。这些中的哪个不是被熟视无睹的摄影创造力所演化诞生出来的世界奇迹。 1850年,比利时政府启动的保护历史建筑遗产档案项目为摄影术的早期应用的开端,也促进了摄影术的早期发展。和多数人不仅没有踏足世界各地,甚至连家乡附近的景色都没看到过不同的是,还是有很多对未知世界抱有好奇的冒险者远离家乡去往从未踏足过的异国他乡。正因此,早在1840年代初期,摄影术就已经进入了中国。那也是船坚利炮的日不落英格兰帝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动摇大清朝纲常礼教国策的不堪回首的历史档口。我也由此想到,在没有飞机火车的时代,人们对外界的好奇心促使着人们离开家园奔赴远方,更可能是成千上万年的人类历史上从未间断过的远足和交流。几千年前的远隔千里的不同定居点考古发掘出来的同时期带有大致相似文化面貌特征的器物,也揭示着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互相交流的痕迹。 犹如曾繁盛了四千年的上下埃及淹没在历史中了一样,有些文明消失了,有些文明延续了下来。那些随着工业革命或者大瘟疫而消失在近代的文明,多亏有摄影记录的影像,才让人知道曾经有过却又消失的文明的确曾经存在过。达盖尔银盐摄影术发明之后的欧洲并没有掀起普遍的摄影社会化实践,反倒是在美国遍地开花,成立了无数的肖像摄影工作室。当欧洲的文化大咖们还在鄙视着大西洋彼岸那个曾经由穷瘪三和没落贵族们合伙成立也没有多久的国家的时候,激烈竞争的摄影商业模式在美国遍地开花,被欧洲自命不凡的贵族们所不屑的美国在肖像摄影领域充分竞争中发展的独特风格也成就了美国那个时代的摄影梦。说来话长,建国之初的美国民主架构其实不过是白人男性和所谓央格鲁·撒克逊后裔群体的游戏规则,当时的黑人和妇女尚没有得到今天的社会自由和平等人权。何为人生真理和信仰自由,我不懂,为了传播我遵从啥你也该遵从以及我认为对的你也该认同的价值观,为了用基督教重新塑造这个世界,历史记录表明,在19世纪末,仅英国就向外派遣了超过一万名传教士。在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教皇授意下总共派出去了多少传教士,已经不需要再去统计了。 法国政府公开达盖尔摄影术并允许免费使用后的初期,投资高昂消耗巨大的摄影和普通民众关系还是不太大的。但是,布朗尼相机在1900年的问世,终于打破了这一形态。普通百姓也能拍照了。历史正好跨入20世纪的大门,整个20世纪,这个在人类历史上能够拍摄影像的100年也是胶片摄影的一百年,胶片摄影仅仅发展了一百年后的21世纪,就被数码摄影快速取代了。 随着摄影进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也成为摄影记录生活的新纪元。漂亮的画面、生动的构图,内在的意蕴,都成为摄影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瓦伦丁·林哈夫于1889年创立的林哈夫品牌是迄今为止依然基本保持着原始结构形态的大画幅技术相机。而1897年,美国的威廉·福尔墨创造出了格拉菲相机。从此以后的摄影器材进入了底片面积越大越好和携带使用越便利越好得两个极致的发展方向。也促进了大画幅相机和大口径光学镜头的发明创造以及小型相机功能多样性和变焦距镜头与自动化聚焦技术的问世。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大画幅相机的代表如德国的林哈夫相机、禄莱、瑞士的仙娜相机、美国的格拉菲相机,小型相机的德国徕卡相机、瑞典哈苏相机、日本尼康相机和佳能相机,等等。拍摄电影的德国阿莱摄影机和英国库克镜头、法国安琴镜头、德国蔡司镜头,拍摄电视的日本松下摄像机和索尼摄像机及富士电影电视镜头等各种配套镜头。还有数不清的更多品牌,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就是摄影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当摄影几乎已经被数字化浪潮淹没以后,大画幅摄影依然是欧美等国部分摄影创作和记录的坚定选择。当然了,在中国也依然活跃着喜欢这种拍摄方式的大画幅摄影爱好者群体。但是为某个题材进行拍摄的专业化(有机构出钱赞助并获得最终胶片的拍摄行为)职业摄影领域在中国已难见大画幅摄影的踪迹了。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摄影术记录战场的的行为。是纪录还是报道还是炫耀,你想怎么定义就怎么定义吧,总之,这是有史以来用摄影记录战争残酷性的开端,也可以算是摄影纪实功能的初露锋芒。作为先发展的欧洲列强单方面想实现统一欧洲却又被大陆以外的英国竭尽全力阻扰欧洲统一进程进而导致战火不断外溢,引发美国和亚洲等国卷入战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成为了摄影记录的人类用暴力消灭同类的残酷战争,也都以挑起争端的一方完败而终结。二战后的美苏争霸和代理人战争又在越南再次上演。战争记录催生了报道摄影这一前所未有的摄影行为,也为人们了解这段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图像档案,对拍照便利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为摄影器材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回顾历史,正是一环扣一环的消费需求和技术进步,互相推波助澜,激励着摄影参与者的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摄影器材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 随着摄影作为记录战争进行时的工具和满足人们对战争状态的知情权,以及战后的人们对未到之处的地理景观和生活型态的好奇心,报道摄影得到史无前例的长足发展的同时,不但诞生了一些享誉全球的知名战地摄影记者和报道摄影师,也为图片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商业机会。各种画报期刊在全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竞争的加剧也激发了各个画报社争抢摄影作品和雇佣知名摄影家的冲动,为20世纪的摄影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画报经济时代,大画幅摄影和中画幅摄影始终是其优质画面质量的可靠保证,所以这个时期的专业摄影依然是中大画幅作品为主,35毫米相机凭借更容易被携带到常人难以抵达的偏远和险峻的拍摄现场的便利性优势,也是获取那些极端环境摄影画面的有利保障,进而也会占据足够篇幅的画面内容。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走过电气化时代和自动化时代并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与摄影相关的领域也都迎来了因应时代的巨变,甚至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型互联网平台和传统权威平面纸版媒体的数字新媒体转型,不再受被传统纸面媒体阉割稿件片段困扰的得以全文发布创作内容的个人自媒体,只要保持严肃和严谨的创作思路,不但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还会大有可为,这是关乎文章作者和媒体编辑对特定文章内容的裁量权上,谁的知识更全面,谁更清楚作者要具体表达什么知识内涵和传递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的问题。当然了,某个作者可能对某个特定专业的研究深入,甚至非常权威,但终究具有知识宽度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而公共媒体期刊和网站则凭借颇具吸引力的稿酬机制,具有搜集整个地球上相关权威知识和观念的优势,可以刊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从不同专业视角看待相关问题的不同的声音和观念,这又是自媒体所无法匹敌的。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使用手机APP取代了订阅报刊,看电视取代了听广播。全球各地无数的曾经辉煌一时的纸版画报社在失去了订户,断了收入来源后,不得不相继关闭。甚至于,很多权威学术期刊也可以通过发表电子论文来取代传统的纸版文章,也让学术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而那些必须依靠发表纸版论文和作品集做凭据并借此跻身某些官方团体的地方,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包括摄影平面媒体在内的各类平面媒体依然会继续活在如鱼得水的市场环境之中,且会活得更好。在无图无传媒的时代,当各类静动态画面已经充斥人类生活的当下,理所当然的靠人脸识别换取通行证的身份认证都已不得不被动接受,面对大街小巷的监视镜头也都习以为常的时空环境下,人们一边享受着摄影创造带来的诸多便利,另一边,尤其对那些社会明星和公众人物而言,也随时会被个人隐私未经许可的公开所带来的不便甚至莫名的骚扰而烦恼着······ (我的所有文章在公众号里都是按照前后顺序,循序渐进的展开的,后关注的读者,想了解相关知识的,可以往前翻阅更多内容) 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本年度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一天) 冬至日初稿,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终稿 本文作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为第七届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摄影理论高级论坛撰写过文章。为《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照相机》、《感光材料》等摄影期刊撰写摄影专栏文章几十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