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作为海淀区“金名片”的京西稻再次出圈,于10月21日亮相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23“全球农遗·中国稻作文化摄影展”,就京西稻作文化的发源和历史进行图文、视频、实物展示,并现场展列京西稻盆栽,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全方位展现拥有独特的皇家文化底蕴的海淀农遗——京西稻。 据了解,京西稻寄寓着数位清帝“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更是三山五园重要的构成元素。京西稻不单指某个具体品种,而是自成系统的地域品牌。京西稻兼有政治、经济、景观、科技、文化、历史、生态等多重价值,就其皇家文化底蕴和政治属性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水稻均无法与之媲美。 在摄影展现场,记者看到,约3000盆的盆栽京西稻,吸引了不少人前来驻足打卡,更为此次摄影展增添了浓浓的绿意。据京西稻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我们除了盆栽京西稻实物展示,此次,我们联合了上庄镇政府、八一学校、联拓公司、精灵农庄等单位,展列出了京西稻生产所用的10多个老物件、6种京西稻米样、15张从清代至现在的京西稻图片,以及京西稻历史文化的视频、文字介绍等,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去了解咱们的京西稻。” 现场,通过图文的展示,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京西稻的历史沿革。早在2000多年,海淀就开始辟田种稻,清朝年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130多年的稻作经营,也就完成了京西稻南稻北栽的全部发展过程,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皇家“御稻米”稻作文化,即京西稻作文化。京西稻属于优质粳米,米粒椭圆丰腴、晶莹透明,米饭富有油性、黏而不糯、软硬适中、清香有弹性,米粥颜色青绿、香气独特、口感黏滑有米油。自2014年京西稻得到保护性种植,上庄镇成为新稻种培育基地;2015年《京西稻香》荣膺全国首届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十佳;同年,京西稻进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行列,并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证书和“国家农业标准化试验区”铜匾。 随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以及三山五园文化的广泛传播,当前,“一道十三园”众多公园都设计了稻田耕作景观,稻田与林带交织,“稻花香里说丰年”别有一番趣味。不仅仅是公园布景,据京西稻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当下京西稻及历史文化还呈现走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外埠等亮点。“今年国庆节期间,长安街花坛中首次出现京西稻;京西稻民乐团成立,并由八一学校学生唱响《京西稻之歌》;‘清河之洲’也辟出了3000平方米的‘多稼田庐’,专门用于种植京西稻,田庐小亭夹杂其间,展现田园记忆……” 京西稻传承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水稻名称,更成为北京的重要文化符号。历史上皇家园林的建设也同周边的稻田景观密切相连,融为一体,可以说京西稻是三山五园的文化底色,越发熠熠生辉。 (记者 阚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