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相机记录美好春天-兼谈我的中画幅相机选择之心路历程 高宝昌(网名:臭哈苏-哈苏太好,但我手臭,拍不好照片不怪相机,只怪自己手臭,故名-臭哈苏) 我拍摄的郁金香 春花、夏雾、秋色、冬雪,都是摄影人追寻的最为美好的自然馈赠。疫情三年,断断续续的封控,足不出户的无奈,过去三年的春季都没有见过春花盛开的场景了。2023年的春季,终于能重返自由地走在海棠树下,也可以端起相机记录久违的游人在海棠树下恋恋不舍地陶醉其中的美好场景。 这个春天,我主要使用最新购买的富士GFX100S拍摄。通过对应的转接环安装几十年沉积在手的哈苏V口的德国F系列蔡司镜头、德国徕卡S系列镜头。为富士GFX100S也配置了原生口的GF20-35/4和GF45-100/4两只镜头。也为我手里的徕卡L口相机系统配备了对应的转接环(包括徕卡M-L微距功能转接环),这样下来,很多镜头就可以自由搭配和转换,从而救活了手中的镜头积淀,也节省了大量购置所需新镜头的开销,还能由此体验和验证不同镜头在同一款相机上的表现。也可称之为一箭多雕。 既然提到相机选择,就不能不说说现在市场上的两款44X33(单位:毫米)画幅画质相机。它们分别是哈苏X2D100C和富士GFX100S。二者都使用同一款日本索尼产的高达1亿像素的具有16位色深的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从而保证了极高画质的专业化优秀品质。哈苏X2D100C采用镜间快门镜头,相机机身没有机械快门结构;富士GFX100S采用相机机身幕帘金属快门,也有电子快门功能可切换使用。哈苏早年的V系列相机,就分别订购德国蔡司镜头、施耐德镜头、罗敦司得镜头和日本富士龙镜头作为其配套镜头独家销售。瑞典哈苏和日本富士联合开发哈苏H系列相机之后,绝非德国蔡司缺乏制造自动聚焦镜头的技术储备和能力,在此之前,蔡司就已经为CONTAX645相机配套蔡司自动聚焦镜头多年,由于商业独享技术协议的限制,蔡司不得向第三方相机品牌的哈苏提供同样的技术产品,契约限制了蔡司自由提供哈苏H口镜头的门槛。此后就由富士提供富士龙镜头作为哈苏H相机的镜头标配,哈苏H6D也是数码相机历史上的里程碑产品,代表着这个地球上数码相机的最高画质旗舰和标杆之一。富士镜头也功不可没。在哈苏开发X系列便携微单数码相机的同时,富士也在开发自己的专业画质GFX微单相机。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市场需要,富士镜头也就只供自己的GFX相机使用了。 我的徕卡相机 说到这里,不了解相关历史的读者,也就该知道日本富士旗下的富士龙镜头光学品质的非常优秀了。富士龙镜头也是比摄影镜头要求更高的专业电影镜头的全球知名供应商,排在其前面的三大电影镜头制造商是德国的蔡司,英国的库克,法国的安琴。这些最新款支持全画幅以上8K数字电影拍摄的电影镜头的每只售价都高达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人民币。 库克专业电影镜头和阿莱电影摄影机 迄今为止,富士已经发布了GFX50S、GFX50R、GFX100、GFX100IR、GFX100S、GFX50S2多款机型,哈苏也发布了X1D50C、X1D50C2、X2D100C三款相机。耐心等到哈苏X2D100C发布之后,我就开始在富士GFX100S和哈苏X2D100C之间做选择了。 哈苏X2D相机和配套镜头 接下来谈谈选择过程的科学和历史依据。选择一个品牌就是选择一个系统,未来的镜头计划及各种配件都要在这个接口的框架内选择和实现。包括兼容配件的可购买渠道是否存在,这是为什么要慎重选择的原因。而镜头群的规模和在世镜头的性能指标,和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其未来进行研判,都影响品牌的选择方向。富士已有9款定焦镜头和5款变焦镜头可选。它们分别是GF23mm F4R LM WR、GF30mm F3.5R WR、GF45mm F2.8R WR、GF50mm 3.5R LM WR、GF63mm F2.8R WR、GF80mm F1.7R WR、GF110mm F2 R LM WR、GF120mm F4R LM OIS WR Macro、GF250mm F4R LM OIS WR,GF20-35mm F4 R WR、GF35-70mm F4.5-5.6WR、GF32-64mm F4R LM WR、GF45-100mm F4R LM OIS WR、GF100-200mm F5.6R LM OIS WR。哈苏则有12只定焦镜头和一只变焦镜头,它们分别是日本东电光学为其代工的XCD2.5/38V、XCD2.5/55V、XCD2.5/90V、XCD4/21、XCD3.5/30、XCD3.5/45、XCD4/45P、XCD2.8/65、XCD1.9/80、XCD3.2/90、XCD3.5/120、XCD2.8/135、XCD3.5-4.5/35-70。镜头数量看似不少,焦段重复也明显无误。 我的哈苏相机 哈苏X系列看似有三个机型,其实只有一个机型的不断地重复升级而已。犹如徕卡M系列一样在其认定的经典永恒中坚守着不断推出新的一代代外形几乎一模一样的新机型。在我看来,莱卡M相机毕竟犹如独角兽,徕卡M系列这种机械联动的旁轴裂像聚焦结构的相机没有竞争对手存世。徕卡M系列镜头能够以最小体积实现最大光圈也就是最快速度,得益于其短法兰距允许设计出更精巧的架构,以及无电子光圈装置嵌入所需空间带来的设计自由度。当下所有微单相机的法兰距都比徕卡M相机短,其法兰距短的优势已成历史。如果各品牌微单相机也决定推出新型手动机械聚焦结构的镜头,体积大小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块头不会比徕卡M镜头更大。正是由于很多喜欢徕卡M镜头的和很多年前就拥有徕卡胶片旁轴相机的人存在,这些人为了直截了当地用好喜爱有加的手里积淀下来的徕卡M镜头,就自然而然地又买回来徕卡M相机进行配套了。这或许才是徕卡M相机的主要消费群体,而笔者自己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而购买徕卡M9的。 遗憾的是,我的徕卡M9和S006都先后遭遇了原生质量缺陷的传感器起泡脱膜问题。M9送到德国进行了免费更换,但售价更贵的S006却还是成为了无用之废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于对徕卡品控的极度不信任,哪还敢在徕卡相机里继续选择啊! 我的富士GFX100S 哈苏X2D100C和富士GFX100S使用同一块CMOS传感器,严格意义上,画质是一样的。由于哈苏和富士对色彩的理解不同,在图像编译码的过程中,都加入了各自的理解。这一点就构成了二者色彩风格的不同。但由于包括PHOTOSHOP在内的后期处理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对色彩还原以及想要获得的色彩风格,都可以通过后期轻易实现。哈苏有自己的自然色彩解决方案,富士凭借悠久的彩色胶片开发历程总结出了极为独到的色彩还原技巧。二者在色彩理解和还原方面都积累了丰厚而独特的技术经验。有了这个基础,相机原始文件的色彩特点就不显得多么玄而又玄的无与伦比和无法超越彼此了。对于那些执着于JPEG直出效果的初级用家而言,其实就不能用专业眼光来审视了。哈苏拥有强大的机身储存能力而无法实现视频拍摄,而富士具备强大的视频拍摄能力,又构成二者差异化竞争的微妙特征。 尼康Z9(插图来自尼康官网) 更具体的细节体现在,哈苏X2D100C重量为895克(不含电池790克),体积为148.5X106X74.5(毫米),使用XCD镜头的快门速度最高可达1/4000秒,使用机身电子快门速度可达1/6000秒—68分钟。高速连拍最高可达3.3张/秒(14位色深条件下),具备五轴七档防抖功能,动态范围15档。感光度调节范围为ISO64-25600。它还有一个独特功能就是机身集成了一个1T容量内置SSD储存硬盘。富士GFX100C重量为900克(不含电池819克),体积为150X104.2X87.2(毫米),使用机身机械快门速度范围60分钟-1/4000秒,电子快门速度范围60分钟-1/16000秒。高速连拍可达5张/秒,具备传感器移位式5轴6档防抖功能(部分镜头也具备防抖功能)和人脸识别功能,具备动态范围自动调节功能。感光度调节范围为ISO50—102400。凭借超大传感器可以拍摄4K高清视频的功能,可以获得极为独特的视频效果。 尼康Z9是一款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高性能专业微单相机,其采用了无机械快门结构的只有电子快门的微单相机。这项创新在高速连拍和保证高画质的旗舰级别的可以应对奥运会竞技体育运动拍摄的专业相机中,算是开了先河。在尼康Z9彻底放弃机械快门而采用了相机总体制造成本更低的电子快门后,对电子技术的要求更高了,但相机结构就可以更加简洁了,只要电子元件质量稳定可靠,可频繁动作的关键机械装置越少,相机的可靠性也就会更好。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懂。同样的,尼康Z9的成功也预示着微单相机的必然走向,也预告了数码相机未来的发展总趋势。那就是数码微单相机快门的机械可动作装置彻底取消,相机的快门震动彻底消失,结构更加简单,体积控制可以继续压缩,外形设计更加自由和时尚。这里补充一句,尼康凭借其独特的工业光学技术实力,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半导体元器件的制造设备的供货商,也是佳能相机初创时的镜头配套厂。 在没有被哈苏最新款X2D100C相机电子快门的诱惑力吸引到之前,抛却哈苏的镜头加工厂家的知名度因素,单单的因为哈苏相机配套镜头都是镜头中间快门结构的,由于镜间快门的结构掣肘,镜头实现大光圈的难度更大,且每只镜头的相对重量和成本也必然都更高,这都是需要消费者买单的。 哈苏和徕卡,尽管相机的外形都很独特且金属加工精致化外观美感更加突出。加工精细化的外观和其相应的售价而言,我认为都还都处在消费自己的历史知名度的层面上。考虑到以上的林林总总,我最终选择了镜头群知名度更高也更加丰富而且价格也更加划算的富士。于是便有了我现在使用的GFX100S。 下面谈谈拍摄技巧。 摄影,简单些,就是按快门。数码时代,按快门太容易了。视觉画面有着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视觉信息功能,相机作为玩具也罢,工具也好,都是可拍摄画面的现代电子技术产品。那么我们使用相机的过程,到底要记录啥,为啥要如此记录,要想向观者传递啥,想要和自己产生啥样的共鸣,都决定了拍摄者按动快门的动机和决定按动快门的时刻选择。无论想要实现什么目的,按动快门总是需要思考的。思考为啥喜欢相机和用可使用的相机拍摄啥。拍啥很简单,对准了拍摄就可以了。但通过拍摄的画面要传达啥样的美学思想和人文信息,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可逃避。这也会必然的触及当代的时代价值和对应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在自然光户外摄影过程,我能用逆光和侧逆光就不会使用侧光和侧顺光。因为只有逆光和侧逆光才能勾勒轮廓,更容易突出画面的透视感和空间感。尽管逆光拍摄对于初学者会有技术压力,但是越是有难度的拍摄才越有出彩的可能。顺光拍摄人物可以减弱皱纹的岁月感,但是却很难把人物从场景中分离出来,很难体现出立体感、空间感和透视感,视觉效应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美感。为此,我还是鼓励初学者多尝试使用逆光和侧逆光拍摄,记住镜头上要安装镜头罩,尽最大限度避免杂光的干扰。 我随机拍摄的环境肖像,如果再次认真拍摄,效果会好的多。 至于摄影构图,在绚烂的场景中剪取有限的视角通过按动快门化作为永恒,需要的是观察力、抉择力,和对相机、镜头参数设定所产生画面效果的认知力。如果可以把摄影用光视作技术问题,那么就可以把摄影构图视作艺术问题。构图也是审美趋向问题,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就诞生什么样的构图。就会思考进入画面的前后、左右、上下该如何分配视觉元素,各元素的大小比例和排列顺序,优先和次要的关系,清晰和虚化的关系。这些都是美学素养的折射,也是知识体系的再现。对当下瞬间的抉择更需要对历史的把握、科学(专业摄影领域的相关常识)的认知,以及对人的社会行为学的洞察分析。 我必须要让拍摄出的照片起码能够达到在为摄影期刊撰写专栏文章时所使用的插图效果,或者至少具备新闻媒体可用的社会生活类纪实摄影图片的效果。我不会以拍摄“到此一游”那种呆板的模式拍摄有保留价值的场景照片,而是以游人自然而然地全情投入的欣赏美景的瞬间作为按动快门的时机抉择。为了渲染氛围和凸显场景和谐美,也不把游人在其间的比例搞得太大太突出,尽量减小画中人的图像尺寸比例。甚至使用相对难度更大的慢门拍摄,刻意营造一种景物扎实清晰而游人处于动态模糊状态的效果。让游人的动感模糊来营造画面整体气氛。 如果拍摄预先有所准备的以突出被拍摄者的环境人像,我会带上反光板和闪光灯补光。这些配件,本文插图都未曾用到,也难以携带。 今年春天使用的相机包括富士GFX100S(主机)、徕卡M9、LUMIX S5(自行车骑行专用)。镜头包括富士GF20-35/4、GF45-100/4,哈苏蔡司CF250/5.6Sa、FE350/4,徕卡S120/2.5(最大光圈拍摄),徕卡M50/1.4、蔡司ZM35/1.4等。 于2023年5月5日星期五 本文作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兴人,大学就读于天津。摄影作为矢志不渝的业余爱好,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经为八家摄影期刊(除《摄影世界》和《人像摄影》以外的《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照相机》、《感光材料》、《人民摄影报》)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摄影专栏文章。还有大篇幅摄影理论文章入选中国第七届中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和首届中国国际摄影理论高级论坛。除此之外,也在好几份非摄影期刊和报纸上发 千年古城墙遗迹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还林于耕,势在必行 中国摄影家的职责就包括记录,随时就成为历史而消失的场景,该记录的就记录下来 自己比较满意的几幅纪实风格的抓拍 慢门拍摄的效果,虚实结合,是我很满意的拍摄效果 我拍摄的梨树开花 照片好不好,不在于是不是像明信片那样漂亮,而在于能传递更多的信息,用最简单的画面承载更多的信息量,才是好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