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CHUANJIA ART MUSEUM scope of business ▾ 展览展示 · 影视影像 · 艺术微喷 咖啡轻食 · 美术教育 📍 洛川家美术馆 Add: 青岛市市北区海泊路 43号 岁月影痕 · 张秉山镜头中的青岛 2023.04.02 - 2023.04.22 洛川家美术馆 海泊路43号 温情永在历史镜像中 宋文京 好友张岩是一个摄影家,他们一家三代人都搞摄影。张岩的父亲张秉山老人生前曾任青岛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一生曾因工作留下许多影像。 此次展出的历史照片主要拍摄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忠实的记录了青岛城乡当年的社会生活,在老先生的镜头下,有当时的街道场景,有过年的欢庆场面,有乡村小学的课堂,也有人民公社的食堂,有海港的繁忙,有劳动的热闹,有栈桥的人群,有交谊的舞会等等,主要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工农商兵学和男女老幼等各阶层各类人群,均为黑白照,让人有时空穿越之感,一下子回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如果以那时的人物与场景和如今的做一个比对,让人恍如隔世,别有一番沧海桑田式的慨叹。这些照片焊接了我们对城市的碎片化记忆,为青岛封存了异常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 中国摄影在1980年代后曾有过纪实摄影的热潮时期,涌现过如侯登科、朱宪民、任锡海、解海龙,黑明等当时新锐,但窃以为他们还属于具有表现主义摄影倾向的一路,而以中央和各地通讯社和报刊记者为大群体的老一辈摄影家,如时盘棋、魏德忠、张秉山等先生则是再现主义,更倾向于“平铺直叙”式的记录,无疑这两支摄影力量同样拥有价值,同样不可或缺,前者往往具有内在艺术性和震撼力,而后者恰恰同样拥有叙述力和真实性。在他们的摄影面前,我们都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因为有时一个照片可以抵得过一万个字,所谓的“有图有真相”,还没那么简单。 李白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张秉山先生镜头中的人物场景才过了半个世纪,但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历史的镜像和力量。已经让我们回味和思忖。镜头也是一个镜子,照出许多意味。 乔治·奥威尔说:“谁管着过去,谁就管着未来。谁管着现在,谁就管着过去。”很拗口,有道理,镜头中,有话语。 张秉山先生揿下快门之时,似乎隐藏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如零度的叙述,不喜不悲,如同老庄讲的恬澹虚静,又似儒家的和谐中庸,他记录着,但又不打扰,不摆布,有一种平静的力量,质朴有爱,宁静有义。看了几十张他的照片后,逐渐觉得美好和温情却脉脉地默默地在他的镜头中流淌,滴水穿石,蚀刻出历史的模样。 2023年3月27日 宋文京 书画家 评论家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 关于艺术家 张秉山 1931年5月出生 山东莱州人 青岛日报社高级记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先后担任过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 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山东省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青岛市摄影家协会第一任主席 青岛市老摄影家协会主席 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青岛市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后记 青岛刚解放的时候,我父亲张秉山就从家乡来到了青岛,在青岛日报社印刷厂谋到了一份差事,因为经常要接触照相制版技术便对照相产生了兴趣,时常请制版师傅教自己照相并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他有时间时经常出去拍拍照片,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摄影“发烧友”。由于在家乡读过几年书和照相这个爱好,又是贫农出身,在急需用人的当时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青岛日报社的摄影记者。 自进入青岛日报社后一直到退休,他用数万张照片记录了青岛社会的时代变迁。在他的镜头中有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生机勃勃;有文革时期的动荡坎坷;有改革开放时期的波澜壮阔;更有城市建设的旧貌新颜和人民生活的日新月异……,堪称半部形象的青岛发展史。 今天展出的这五十多幅照片记录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文革前青岛市民生活的普通瞬间,以期让读者感受或重温六十多年前青岛市井的气息和那个时代的民情风貌。在张秉山先生辞世一年之际,是对他的一次纪念。 张岩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编委、高级记者 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主办单位 洛川家文化 承办单位 洛川家咖啡 洛川家摄影俱乐部 洛川家爱普生艺术微喷 指导单位 青岛市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