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大家 高宝昌 查看内容

从历史上的贵族教育谈起,说说教育的重要性

2021-6-24 11:03| 发布者:cphoto| 查看:7422| 评论:0|原作者: 高宝昌|来自: 高宝昌

摘要: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都已结束,赶考的莘莘学子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可能感觉有点苦、有点累,需要稍微轻松休息一下,调整一下,准备到更高要求和也许更紧张的新学业生涯了。学习到底是件苦差事还是乐差事,就要看一个 ...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都已结束,赶考的莘莘学子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可能感觉有点苦、有点累,需要稍微轻松休息一下,调整一下,准备到更高要求和也许更紧张的新学业生涯了。学习到底是件苦差事还是乐差事,就要看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知了。如果因为兴趣所致,再苦再累都是享受,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和打开知识之门的幸福感。主动的学习是乐趣,被动的学习是负担。主动的受累是享受,被动的受累是苦难。或许这句话能更直接、更真实的表达对学习的态度了吧。


      刚刚走过的这四十年,中国一尘绝骑般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巨大跨越,也以最文明和和平的方式,用全产业链、全方位的发展奇迹撰写了21世纪最辉煌的历史开篇。在这样一个大陆级别的人口大国中,发展机会无处不在,竞争机会也更加充分,竞争压力也更加强烈。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要想取得骄人成绩,也就逼迫着人们时刻不间断的奋发图强,苦学苦练基本功,才能厚积薄发,出人头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是竞争难度变小了,而是更大了。

      养尊处优、锦衣玉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似乎是过去的贵族少年们的生活常态。他们和她们出身皇室和世袭贵族,家财丰盈,衣食无忧,不用苦心学习就能享受人生的所有幸福。这可能是读者们从影视剧和小说里认识到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会这样吗?

      中国(也称华夏)的历史上,少年皇帝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始皇帝嬴政、汉武帝刘彻、清圣祖玄烨等开拓进取型成功皇帝,也有倒霉蛋的汉废帝刘贺、清德宗载湉等要么被废黜后害死要么被圈禁后害死的。

      一个儿皇帝能够上位,基于两点,要么没有成年继承人可选,要么当时的虽不是皇帝身份但却是实际的当权者并不想把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皇帝之位交给一个让自己大权旁落的成年人。嬴政、刘彻、玄烨、刘贺、载湉五人遇到的都是后面的情况,他们都是太后和摄政不想把权力交出来的历史必然。

      历史上,皇子和贵族子嗣面临的人生竞争压力,要远高于普通百姓(或称平民)家庭。收益越大,风险越高。普通家庭孩子的竞争,穷富之间的落差没有多么悬殊,竞争胜负的结局也没有啥身份改变。而皇子和世袭贵族子嗣则不同了,他们面临着赢者通吃的巨大吸引力和诱惑力。胜出的皇子可是天子,除了号令天下,统御万邦以外,还独占祭祀天地和封禅四方神灵的地位,也将迎来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的独尊天下的至尊至上的礼仪。如果竞争者缺乏竞争力和统御力,要么必然在竞争中落败,或者面临在继承大位后被竞争者赶下台取而代之的风险。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是任何一个具有正常心智的竞争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勇敢的、奋发有为的学习者和成功者。

      历史正是如此,也确实如此。

      历史上,最好的教育当然是皇室教育。集中天下最优秀的智者做皇室子嗣的孩童老师,一大群各有所长的老师分别教授皇室子嗣们学识和技能。作为恩惠,也作为拉拢团结政治势力的手段,会同时把世袭贵族和当朝高官的同龄孩子一起招录过来,作为皇子的侍郎、伴读,和皇子一起接受最好的垄断教育。如果将来的新皇帝在其中诞生(胜出),这些学伴中的部分成员也必将成为未来新皇帝的左膀右臂和肱骨大员。

      典礼,放在历史上,有着依法宣布或合法宣示的意思。中国的历史,藏礼于器的时代,“礼”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世世代代的农业文明积累的经验总结,也是规范社会运行的最有效手段,是最高法。而“典”是作为对“礼”不断提炼和修正的结果,譬如著名的《唐六典》。知书达理是对学子最基础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心智教育的基本要求,或称人生基础课。男孩要学骑射等御敌和搏击技能(六艺基本功),女孩要学琴棋书画等美学技能,这就赋予了以力量为表现的男人阳刚之美和优雅为表现的女人仪态之美的人格塑造要求。

      未成年就上位,缺乏执政经验,也无统御技巧,必然成为摆设。皇帝柔弱之时,要么外戚专权,要么太监当朝。西汉时期的外戚专权导致王莽篡位改朝换代,东汉时期的太监当朝导致刘姓江山易主。对外称蒙古大汗对中原称大元皇帝的元代后期,蒙古主政女人们为了让谁的娃娃当大汗,争得你死我活,呼里台选举大会形同虚设,叠加上天灾突降的双重压力下,结果导致元朝皇室被驱逐出中原落荒草原的历史结局。而光绪不过是慈禧执政的遮光帘而已,羽翼未满就要放飞自己,还想自己说了算,那只能深陷赢台,被吃砒霜而身亡。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能够统御万邦的好皇帝,缺乏一身英明(胆识)、少了一身硬气(知识),只有热血沸腾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的历史如此,西方(欧洲)的历史又如何?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几乎同出一辙,任何人类聚居区,只要有利益争夺,权力划分,有领主存在,不论是被称作皇帝还是大公,大汗还是国王,就会有为了觊觎和争夺统治权而诞生的权力争夺。只要想在权力争夺中取胜和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拥有掌控权力的能力和技巧,树立足够的威信和凝聚力。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勤学苦练和先天智慧,而哪个不是从小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着跟着师傅努力好学的结果。欧洲的骑士精神更是培育贵族子嗣的不可或缺的成年之路。贵族子嗣要独自一人携带有限的盘缠离家出走,周游列国,拿到所有前往国的签证活着回家,才有资格继承爵位。自谋生路才能安全回家的过程,比过关斩将的武力解决方案并不轻松,这样的魔鬼式人生体验,绝不是你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锦衣玉食那样的人生成长史。但却是欧洲历史上的贵族少年们的人生必修课。

      欧美教育中那些一个人的本科学业、硕士专业、博士方向风马牛不相及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甚至被推崇,正因为这些智商超群的兴趣广泛的学识渊博、专业知识跨度大的优秀学者,在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在解决问题的思维开阔性和活跃度上所展现的的突出优势,让他们(她们)一人就能博采众长的成为美誉全球的甚至独领风骚几十年的知名大家。而中国特别强调科班出身,所学专业要有连贯性,所学和所为要有专业一致性。殊不知,所谓的科班本就是一种在民间某些技能领域流行的对外排挤性的内部资源垄断机制。科班讲究的师徒传承,这其实又是在彼此熟悉的不同门派之间互相捧场、彼此抬举的互助模式。无门无派的被排挤在外,有门有派有师傅荐举的,互相默认,彼此开路,共享市场。也能有效预防所谓“踢场子”不良事件的频频发生。

      机会多、竞争压力大,也催生了中国当下的校外培训热。我不是教育学家,对此现象存在的好坏、利弊无从评判。因为各地甚至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家长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也是值得理解的。我在想,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倾囊而出,尽职尽责的把所学所知传导给学生,才是合格的老师。而如果在课堂上有所保留,把部分知识转移到必须花钱才能获得机会的课外辅导课上去传授,那我认为这可能就是职业道德问题了。当代讲台上需要的是学识渊博并愿意把学识奉献给学生的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观的更多有识之士的。

      长时间和持续的忍饥挨饿之后,在巨大的求生欲、求知欲、求胜欲的推动下,自觉自发的人们,迸发出对生命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渴望,以及想在工作视野中展现自己战无不胜巨大潜能的积极奋发的人们,终于在四十年的辉煌岁月里谱写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在奇迹背后,千万不要忽视了儒家好学重教历史传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的人们,在望子成龙的道路上,也许会有更多的新理念诞生,但是要想从容取得非凡人生成就就要把自己打造成或者学识渊博或者技能精湛的生命体的基本竞争力诉求,永远都不会被改写、也难以篡改的。

      富不过三代的警句,余音绕梁。秦汉明清,历历在目。即便继承了一份百年产业,如果缺乏足够的驾驭力,曾经多么辉煌的帝国,也会终结在手里的。持续竞争力需要综合智力,离开学习,能行吗?别人在不遗余力地想着如何超越你,你不继续再学习,能行吗?这就是人生,怕苦不会有辉煌的人生。

      既然如此,趁早学,趁早多学,难道不更好吗?学习的过程,喊苦喊累,还有意思吗?

高宝昌于2021年6月23日星期三,夜
(持续20年的在十几份核心期刊上撰写过专栏文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