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琦(1927—2020),满族,吉林省安图县人,吉林省摄影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原吉林画报社副社长、高级记者。 2020年6月,吉林大学蒋蕾教授撰写的《岁月留痕——摄影家郎琦访谈录》一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对摄影家郎琦进行口述史访谈,全面记录他亲历的重要历史事件:1948年接受东北最早的红色摄影教育;1949年拍摄“北平入城式”“南下工作团”等;1951年担任抗美援朝随军记者;拍摄记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进程;开启长白山风光摄影事业等。访谈以人生史、摄影史、革命史、新闻史为研究目标,详细核实相关人物、时间、事件,并整理个人影像及代表性作品,建立一份图文并茂、有史料价值的口述史访谈记录。 郎琦是一位经受过战争洗礼的战地记者。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冒着枪林弹雨,用生命去拍摄,留下大量珍贵的战争影像。可以说,他既是幸存者、见证者,又是意志坚定的胜利者。郎琦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成为随军记者。1953年,他带着“三等甲级”伤残证从朝鲜战场归来,带着痛失亲人的悲伤(他唯一的弟弟牺牲在朝鲜前线),也带回了战火中拍摄的大量作品。 郎琦1958年参与创办了《吉林画报》,先后拍摄了大量反映吉林省社会主义建设的照片。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拍摄长白山之美,在人迹罕至的长白山密林,拍摄了诸多的“绝版长白山”。1985年,郎琦率先以航拍方式表现长白山。他拍摄的天池系列照片,至今仍是长白山摄影中的美学高峰,是永不磨灭的“吉林名片”。 在吉林省摄影界,郎琦是一位慈爱长者。几十年来,他无私关怀着几代摄影人的成长,很多摄影人都受过他的帮助、关心和指点并且成为享誉全国的摄影名家。1999年,郎琦患上胃癌,胃被切除五分之四,但他仍在抗癌中走过了20年跋山涉水的摄影之路,一直到去世。 郎琦部分摄影作品 解放战争时期 《拾粪的孩子》。摄于1948年12月,农安。 辽西会战,摄于1948年,辽宁省黑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瞬间,摄于1949年2月3日。 系列图被《人民日报》整版刊载。 抗美援朝时期 我志愿军冲向敌人,摄于1952年12月,朝鲜。 郎琦住过的防空洞,摄于1951年,朝鲜。 《吉林工人画报》《吉林画报》时期 《假日》。最初刊载在1957年1月23日 《人民日报》上。 郎琦到吉林画报社工作后,照片改题《假日》,重新刊登在《吉林画报》1959年1月号封三。 丰收了,老农在精选公粮。摄于1957年,扶余。 军马场骑兵驰骋在落日余晖中,摄于白城。 知识青年下乡参与劳动锻炼。 摄于1973年,怀德(今公主岭市)。 拍摄长白山 《秋》,摄于1980年,拍摄的是长白山水文工作者在巡测途中。该作品在1981年新加坡第32届国际摄影沙龙获得“最佳色彩”金奖。 天池冬韵,摄于长白山。 云涌天池,摄于1985年10月,长白山。 在本书著者蒋蕾看来,对郎琦的访谈,就是在寻访郎琦人生史、新中国摄影史、当代新闻史,是对老新闻工作者群像的勾勒与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探寻。在访谈前后,蒋蕾搜集查阅了大量资料,以核对郎琦访谈中出现的历史事实、人名、地名、时间等信息,充分还原历史细节,使本书不仅成为一份有言必录的口述记录,而且是一份经过事实查证细节查证,可以作为信史的史料。 以郎琦为代表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由军人转做新闻工作,他们的经历是一代新闻人的命运缩影。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成长与新闻意识的自觉。 著 者 简 介 蒋蕾,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东北新闻传播史、口述史、影像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专著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