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重点介绍一下徕卡S系列的水平仪和聚焦准确度指示功能,这是两个很新奇又实用的功能。在使用徕卡S正常拍摄的时候,取景器内有相机是否水平的指示,告诉你相机没有放平或者持平,能够有助于你拍摄到一张不歪的照片。
徕卡S还拥有一个聚焦精准度的提示,能够提醒你焦点靠前还是焦点靠后,以此,你可以手动协调自动聚焦镜头最后的微调精准聚焦。而当你选择了手动聚焦功能关掉自动聚焦功能后,这个功能也能更好的提供你相关信息。在你使用转接环应用没有电子信号通信功能的其它厂家镜头时(徕卡为此专门设计了多款可以转接哈苏镜头、CONTAX645镜头、玛米亚镜头等的转接环,甚至还配套推出了具有电子信号传输功能的哈苏H系列镜头以及康泰时645AF系列镜头的自动聚焦功能的转接环,当徕卡S使用哈苏H系列镜头和康泰时645AF自动镜头时,都可以在徕卡S上实现自动聚焦。)可以提醒你焦点靠前还是靠后,方便你快速精准的对准焦点。色影无忌上有众多影友集中反映徕卡S镜头的自动聚焦功能不是太靠得住,出现太多聚焦齿轮损坏的案例,我自己在使用中也发生过光圈叶片收缩后不释放复位的现象。鉴于这些顾虑的存在,防微杜渐,我自己则还不敢买太多的徕卡S镜头,暂以丰富哈苏蔡司镜头通过转接环来满足拍摄需求。
在环形超声波马达和弧状线性马达引领自动聚焦技术最前沿的时代,日本镜头都已普及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的国际专利保护期早已过,超声波聚焦技术专利业已公之于众。试想一个步进电机带动加载了负载的变速器反复频繁的正反转转换会发生什么?在自动聚焦过程中,镜头要对准被摄物反复计算焦点在前还是在后,瞬间完成聚焦镜组的左转右转和急停,齿轮传动的聚焦镜组会发生什么?我不敢做评估。徕卡还没有推出180毫米以上的长焦距镜头,我认为绝不会是被光学设计和机械加工能力所制约,恐怕就恰恰被自动聚焦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卡了脖子,甚至尚无万全的解决之道。镜头防抖动技术在日本长焦镜头中也早已经普及,而在长焦距镜头中对防颤抖的技术需求度又是最高的,聚焦不实和镜头抖动导致拍摄失败的概率发生在长焦距镜头身上也是最高的。 徕卡S2拥有ISO80-1250的感光度设定范围。徕卡S(006)和徕卡SE拥有ISO100-1600的感光度设定范围。最新款的徕卡S(007)则拥有ISO100-12500的感光度设定范围。 徕卡S2和徕卡S(006)及SE都能实现1.5张/秒的连拍速度,而最新的徕卡S(007)则能实现高达3.5张/秒的快速连拍。这个快速连拍速度在135数字相机中算不上出色,但在中画幅相机里面则是极为突出的了。 徕卡S的取景目镜直径硕大且视觉通透,非常便于取景观察,带有视力纠正功能。这些功能在135相机上几乎也应有尽有,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单又不该忽略。但徕卡S的输出电压7.4V拥有2100mah容量的电池续航能力值得赞誉,我自己断断续续好几天拍摄了一千多张照片,竟然还没有把电量用光。
最新款的徕卡S(007)则更是添加了电影短片拍摄功能,以巨大的影像传感器拍摄具有视觉震撼力的4K高清电影,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利器,但由于拍摄电影短片相当于照相机始终工作在B门状态,对于快门寿命的老化效应和感光芯片长时间工作的发热和散热问题不容忽视,使用者也要学会爱惜器材,尽可能不要让相机超负荷的工作。
徕卡S系列都具有双卡槽设计,可以同时也可分别使用CF卡和SD卡。拍摄的照片可以实现双卡储存,这样可以预防其中一个存储卡出现故障时不会损失或丢失所有的拍摄文件。为此,我在相机上设定为分别把DNG格式的图片储存在CF卡里、而把JPG格式图片储存进SD卡里。
众所周知的是,徕卡的摄影镜头始终有着非常好的光学特性,有着无比优越的竞争力和良好知名度。徕卡到目前为止,已经为它的S系列相机生产了10个配套镜头。从最短的24毫米超广角镜头到最长的180毫米中焦镜头。也几乎拿出了徕卡的看家本领,把徕卡上百年积累的所有光学天赋和最新技术成就与一身。把非球面研磨技术和特殊色散光学镜片相结合,以达到镜头的通光率和图像变形控制的理想化。这些镜头分别是VARIO-ELMAR-S30-90/3.5-5.6ASPH(11组14片,直径101mm长度113.5mm,重量1275克)、SUPER-ELMAR-S24/3.5ASPH(10组12片,直径101mm长度112mm,重量1260克)、ELMARIT-S30/2.8ASPH(9组13片,直径88mm长度128mm,重量1060克)、SUMMARIT-S35/2.5ASPH(9组12片,直径88mm长度122mm,重量930克)、ELMARIT-S45/2.8ASPH(9组12片,直径88mm长度136mm,重量1030克)、SUMMARIT-S70/2.5ASPH(6组8片,直径90mm长度93mm,重量740克)、SUMMICRON-S100/2ASPH(5组7片,直径91mm长度102mm,重量910克)、APOMACROSUMMARIT-S120/2.5(7组9片,直径91mm长度128mm,重量1135克)、APO ELMAR-S180/3.5(7组9片,直径88mm长度151mm,重量1150克)和移轴镜头TS-APO-ELMAR-S120/5.6ASPH(4组6片,直径108mm长度144mm,重量1110克)一共十个镜头。上述镜头的重量都是不含镜间快门的规格的重量,带有镜间快门的镜头略重一点。我自己在使用其唯一一款变焦距镜头30-90/3.5-5.6拍摄的过程中,依然发现其广角段严重的变形效果非常明显。
分段3转接镜头需要再次强调的问题 既然徕卡S提供了多个镜头转接环,在这里还不能不再次提及镜头转接这个话题。各个著名照相机厂家和镜头专业制造商在历史上都推出过一些非常自豪的顶级摄影镜头,成为那个阶段被吹捧和追逐的对象。在世期间价格不菲,甚至于退市后在二手市场依然红旗飘飘。历史上的老镜头是针对胶片的成像特点所设计,不乏有些焦外散影效果很柔美的镜头也曾被推崇。在数字化时代,毕竟还是要考虑数字相机的成像特点的。 有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是,数字相机和镜头之间互相配合协同诞生影像的过程中,在数字相机刚刚普及最初的一些年,不断出现的画面边缘影像效果不佳的现象屡屡发生,譬如严重的紫边(色散导致的色差)和摩尔纹现象(成像过程算法的软件问题)也引起了照相机厂家的高度重视,当然了各个专业镜头厂也不会轻视甚至于还抓住商机加紧设计研发最新的数字化镜头。以后的过程,照相机普遍采取了软件升级的办法予以纠正。时至今日,最新的数字相机的相机体内都输入了相关镜头的参数,类似于今天的WINDOWS7相比早年的WINDOWS98嵌入了太多的各种驱动程序一样,什么U盘了USB接口和部分在世的主流打印机了等等的驱动程序在WINDOWS出厂的时候,都打包在系统盘里了。同样的,各种镜头的相关成像特点的光学性能的参数也都打包进了出厂的数字照相机里。每个镜头在某个焦段的成像像差特点和需要调节纠正的解决办法都以软件的形式在相机里备份着了。只要你把相应的镜头安装在照相机上,照相机在拍摄成像的瞬间,就已经是把镜头参数纠正好的图像一并生成了。你每次按下快门获得的图像都是经过镜头光学修正的最终文件。这个文件也是止于出厂时最高技术水准和软件最高水平的趋于相对完美的图像文件。 话说到这里就知道,只要你选购各个照相机厂家原厂的配套头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拳头产品,你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的。获得照相机厂家认可认证的独立镜头厂家生产的最高级别的镜头也是值得肯定的。而那些无法和相机实现电子信号对话的镜头,照相机不知道谁在为它卖命出力,也不清楚出力的程度如何,最多能知道的就是进光量和聚焦精与否。它也就无法知道这款兼容镜头的成像特点光学特性,也无法根据相应的光学特性和成像特点做出反应并用相机的成像软件来纠正镜头的光学缺憾,自然也无法按照镜头的性格脾气进行合理的调整。当然这样有原始遗憾的文件也算最原生态的不经干扰的照片了。
也因此,往往在胶片时代和当下同品牌本家数字相机上表现优异的具有更长镜头后截距的镜头转接到镜头法兰距相对短一点的照相机上以后,不如在自家照相机上表现突出。这样的现象实在正常又正常。这恰是照相机对陌生者强行闯入的接纳程度的正常表现。为此,建议喜欢玩转接的朋友关注中长焦镜头,尽量回避和放弃超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尽可能选购原厂头和经过认证的专业厂家的镜头(也就是具有完备电子信号接点的镜头,如蔡司分别给尼康、佳能、索尼相对应的专用镜头)。超广角镜头借助非球面技术解决了影像边缘变形的问题,也难以彻底解决画面中心和边缘的光照均匀性问题,何况大斜角照射到镜面影像传感器边缘部位的时候的入射角问题都严重影响边缘画面效果。而大光圈中长焦镜头凭借复消色差技术和萤石玻璃、超低色散镜片等的色差纠正,接近于直射到达镜片般数字影像传感器,不至于发生塌方式的的照片质量严重下降。而如果能体验到历史上那些为数不多的不惜工本制造的优质长焦镜头,在能获得非常好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多一份难得的历史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