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大家 高宝昌 查看内容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谈摄影器材选择

2019-5-27 15:02| 发布者:zhcvl| 查看:4387| 评论:0|原作者: 臭哈苏 |来自: 臭哈苏

摘要:摄影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是为了达到“我知道了或我看到了”或者“真好看或很漂亮”的目的。或者说摄影无非是为了传递信息和用做画面欣赏。前者画面是进行自然或人为事件发展过程的片段截取,后者是面对被摄取对象的人 ...

摄影最主要的两个目的,是为了达到“我知道了或我看到了”或者“真好看或很漂亮”的目的。或者说摄影无非是为了传递信息和用做画面欣赏。前者画面是进行自然或人为事件发展过程的片段截取,后者是面对被摄取对象的人为审美画面取舍。两者都想获得精彩画面而没有本质区别。前者围绕满足信息捕捉为目的尽量简化工具操作难度和携带辎重的负担,后者则以永不满足的画面清晰逼真细腻丰润为追求。那么相应的,为了通过满足各自需要为目的获取商业利润的摄影器材厂家分门别类的进行有目的研究开发,因而围绕确定用途的器材选择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的低成本廉价一次性塑料镜头相机搭配几个胶卷的套装就为了满足旅游纪念照的需要,那种需要的影像效果对于今天的拍摄手机已经绰绰有余。单纯满足到此一游,好一点的手机够好了,还有琳琅满目的微型卡片机。其实,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不是单反不是大中画幅,恰恰就是消费级别的卡片机。


2012年富士推出了可更换镜头单电机,加上此前的松下、奥林巴斯和索尼等的成功,这是个信号,一旦富士X-pro1市场反应良好,其全幅同类产品也将适时登场,这也似乎指出了照相机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日本索尼公司在2012年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展会上发布了其第一款全画幅微单RX1,期间的富士公司也表示正在研发未来的全画幅旁轴相机也验证了这个可能的趋势。画质足够更好且纤巧轻便便于携带,是非媒体摄影专业记者的其他消费者的理想化的理智选择,也是媒体工作者的有效器材补充。

将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市场划分更加精细化,面对各自需求的相机开发也更加趋于合理,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差异化营销吗!

这因为市场分化越来越细,这对不同拍摄目的,科学选择也就至关重要。可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往往盲目地认为只有买了单反,尤其是全幅单反,才称的上专业,才够档次。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误区。


数字相机影像传感器本身是色盲,但却能记录光照强度,至于色彩的再次表达,不同相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数字相机彩色再现的数字处理方式的差异。这些其实恰恰是各自品牌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点。

数字照相机的成像核心元件是感光器件CCD或COMS,把感光器件的受光面积做的和以前的135 胶片相机的成像面积(24×36mm)一样大的数字相机被称为全幅,这种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兼容利用胶片时代的大量镜头群并传承审美惯性。而CCD或COMS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尺寸而不受传统约束。只要配套的摄影镜头的像场圈能够涵盖整个CCD或COMS即可。譬如CCD尺寸为30×45mm的徕卡S2和新S就是一种全新规格的数字照相机,更为突出的是它以并不比135高端数字相机大的外型内安装了大得多的影像感光器。多为人诟病的是所谓它硬件够硬软件够软,镜头可选择余地太少。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而言,最主要的拍摄用途就是家庭生活摄影和旅游摄影,偶尔从事一定量的业余摄影创作,如果对一次按下快门的连续拍摄张数和连拍速度不是非常关注。这样的需求,我个人认为,好一点的单电相机足够好也足够用,成像质量完全可以接受,有些产品如富士X-pro1的影像素质绝对不在APS画幅单反之下,甚至还有某些方面超越APS画幅单反,对于女性摄影爱好者更是不可多得的选项。为什么?它们有共同特点,相对于单反相机足够小巧轻便,如果把电子快门声取消可以无声拍摄,非常适合人群密集地方拍摄各种社会生活类纪实题材。

如果对一次按下快门的连续拍摄张数和连拍速度非常关注,那么高感光度下的成像效果也不可忽视。这样的选项很适合单反尤适合全幅单反。单反数字相机是兼容各种用途最为广泛的相机,其丰富的可交换镜头群数量庞大,针对不同特殊拍摄需求都有可供选择的优质镜头。更有一些专业镜头配套厂家的兼容镜头可供选择,高档优质镜头和廉价实用镜头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挑选余地非常大,这是目前照相机市场上其他类别相机不可比拟的。

徕卡M9那样的产品不好评价,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全幅数字相机,没有同类产品竞争对手,凭借出色的高动态范围全幅CCD影像感光器,拍摄出的影像效果画质足够好,镜头也出类拔萃,价格也足够高,有钱的话,任何消费模式对于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都是有说服力的。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是徕卡的消费者,鉴于M9精巧的机身和同样精巧的镜头而非常便于携带(尽管重量不轻),我几乎天天携带着上下班和外出旅行。徕卡M是M9的升级版,拥有了除自动聚焦功能以外的包括能够拍摄活动视频影像在内几乎所有单反相机的所有功能,可以说是其一重大进步。可贵而独特的色彩再现效果也非常舒服,毕竟由于其昂贵售价而导致受众群体不多,其影像风格也不被更多人了解。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其性价比相对还是不高的特点被多数人当作一种奢侈品相机看待。

对于以实现永不满足的画面清晰逼真细腻丰润为追求的摄影创作群体而言,135全幅数字单反则比较鸡肋,画面足够好但还不够更好。如果资金状态比较富有,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照相机最适合这个消费群体。哈苏、宾得、飞思等中画幅数字相机和徕卡S是更好的选择。它们还有个共同特点,不仅仅是拥有更高像素,而是更高的动态范围和色彩深度,才拥有更加出色的结像质量。如果我有足够的钱,且喜欢拍摄风光或人像,并且身体够棒,不在乎背着超重器材穿越和攀登的体力负担,那我一定会从这些产品中选择。


目前的中画幅数字相机就那么几款,还没有出现135画幅及以下画幅相机那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同时也因为受众相对较少,产量规模和市场等原因,价格普遍很高,对于普通消费者还难以承受。整体而言,哈苏凭借其多年经营和在2012年最新发布的哈苏H5D以及系列化的镜头,以及先入为主的优势,非常人性化的操作平台,到目前依然是中画幅系统的绝对领先者。德国禄莱在数字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其最新推出的禄莱HY6系列产品也非常不错,相比以前产品更加便捷的操作模式和全系列德国施耐德镜头的优秀素质,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日本的部分产品虽然相继问世,但都没有获得哈苏H5D的影响力,甚至不如价格昂贵的徕卡S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但是这些中画幅相机凭借其更大的影像传感器面积和独特的影像处理模式,具有更大的影像深度和动态范围,可以获得更清晰逼真的摄影画面。但是它们都没有很快的连拍速度以及体积相对庞大(徕卡S除外,它的外型体积甚至比佳能和尼康的高端机都小),制约了它们更加广泛的用途。

摄影真这么麻烦吗?不麻烦也麻烦,对有思想的人不难。首先从了解手里的器材开始,从学会选择器材开始吧!

构图和用光哪个更重要?构图不协调的用光有意义吗,当然没有。但是构图作为美术课程要首先攻克,把握构图要素之间的联系,主体和陪衬、比例和对比、位置和排列,把握这些要了解镜头成像特点。美术需要画笔,不能娴熟运用画笔,艺术观点是表达不完美的。摄影是运用镜头的技术,不懂镜头成像特点是无法驾驭它为你服务的,镜头成像特点随着它出厂就确定了,你只能使用它无法改变它,包括它的成像特点。

等你端起相机能够轻松自如游刃有余的快速构图时,平淡无奇的照片对你也没有成功者的愉悦,为什么?缺乏用光的惟妙惟肖,自然光是太阳的恩赐不可控制,但却可以选择,选择合适的时机拍摄就成为自然光摄影的用光技巧。而人工照明摄影作品则是纯粹用光大师的摄影杰作,要明白投影和透视的关系,直射和散射的特点。

既然不同的镜头对于最终摄影效果如此巨大,了解手中镜头更加重要。只有了解手中的镜头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潜能也清楚选择合适的镜头为你服务!

相机买了不能缺少镜头。镜头怎样才算好说明白可是一篇大文章。不但要知道非球面超低色散,知道广角的透视,长焦的压缩特点,更要知道不必片面迷信MTF。还要知道同样光圈同样拍摄距离前提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我们常用的摄影镜头大多属于民用镜头,镜头产品是在以画质优异作为光学终极目标,结合镜头体积、重量和制造成本进行综合平衡的结果。大致分为定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和特殊用途镜头三类。变焦距镜头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多用途镜头,由于变焦距镜组甚至新兴抖动补偿镜组的存在,镜头中增加了很多镜片,每个镜片有两个反射面,数个反射面的存在必然增加光线传递过程中的干扰,降低通光率。所以变焦距镜头往往没有同等设计加工工艺级别的定焦距镜头的通光率高,但作为结构复杂的可以迅速改变焦距从容拍摄的变焦距镜头不得不以增加镜组牺牲通光率和追加制造成本和更大体积为代价,对于快速拍摄方式的新闻摄影等题材,它还是最为实用方便的高效率镜头。


代表各个厂家最高生产工艺水平的单一焦距镜头,也就是定焦镜头往往因为使用更少的光学镜片,减少了反射面和增加了透光率,因而相比变焦镜头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得益于精致的光学加工和容易实现的光学影像纠正。这些纠正包括像面照度均匀性,色差和畸变,光学同轴度等,还有光学传递调制函数等的考核。那些具备顶尖级镜头设计和加工能力的镜头制造厂家总能以最少的光学镜片和特殊色散光学玻璃实现最佳成像质量并以尽可能小的体积成型镜头。结果也往往是那些结构最简单镜片数量最少的优秀镜头的价格却最高。

特殊用途镜头为在某些特殊用途领域实现最好影像素质而设计,因而有着特殊的相对完美的光学性能,如微距镜头和移轴镜头等。这些镜头在这些特定拍摄领域有着比常规镜头更加出色的影像效果表现。微距镜头能够使你的相机更加接近被拍摄物体且最大放大倍率达到2:1或1:1,也就是在CCD或CMOS感光器上结出实际物体大小等同或仅小一半的像来,能够使画面细节更加丰富,景深也可以控制的更浅。而移动轴镜头对于近距离拍摄高楼大厦等物体时,获得没有变形的立体影像。

广角镜头视角宽广且能够使距离镜头不是很远的距离不同的同样大小的物体在感光器件上结出大小不一的像,距离差越大,结像大小差别越大。正是这个特点使广角镜头的透视效果非常夸张,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

长焦镜头视角狭窄且由于其相对于标准镜头具有的放大特点,能够使距离镜头比较远的距离不同的同样大小的物体在感光器件上结出大小差别不大的像,镜头焦距越长,结像大小差别越小。正是这个特点使长焦镜头的透视压缩效果非常夸张,看起来把距离镜头不同的物体距离缩短了,拍摄建筑物或队伍时的密集感丰富。

MTF是镜头的光学调制函数,是镜头光学参数好坏的一个依据,按照照相镜头的设计要求,空间频率10-40周/毫米范围内应该获得高对比度,其中则还反映影像变形和透光率。但是由于MTF值是在一个单一色温标准下测试的结果,测试不可能涵盖整个可见光光谱的所有频率段,因此有些如德国蔡司镜头的MTF曲线并不非常出色,但是其结像效果却格外迷人受人喜欢。恰恰说明好的镜头不能单纯看MTF值,它只是一个参考。


非球面镜片和超低色散镜片都是提高镜头成像清晰度和锐度的,非球面侧重解决大场景边缘和中心的结像尽量一样清晰,纠正图像变形。而超低色散镜片是对付玻璃镜片对不同颜色的光线(色谱频率不同)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结像不清晰的问题。所以好的广角镜头多采用一定数量的非球面镜片而长焦距镜头则更多选用特殊色散镜片来提高成像质量。

至于大光圈镜头好还是小光圈镜头好,首先小光圈镜头制造成本低价格便宜,体积小便于携带。而大光圈镜头体积大重量大,制造成本高价格高昂。但是光圈每差一档,在同样快门速度下,进光量则相差一倍。也就是说35/1.4的镜头比35/2.8的镜头快两倍。


在具体拍摄过程中,使用最大光圈好还是最小光圈好?首先我们要明白,镜头设计允许照相镜头在全开孔径(最大光圈)时允许存在一定量的渐晕误差,但是要求半开孔径时渐晕彻底消除。最小光圈时的景深最大但不意味着成像最好,因为要考虑衍射的干扰,还要考虑拍摄时可能需要更慢的快门速度,自然摄影绝对没有风的状况极少,风吹树叶可能会造成画面虚化。而虚化效果是不是你需要的,可要提前考虑周全。

每个厂家都有其值得称赞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技术优势,这正是都能够在残酷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当然代表各自最高竞争力的产品也都价格不菲(譬如徕卡的M50/0.95,哈苏的蔡司CFE250/5.6Sa,佳能EF200/2USM,尼康AFS35/1.4,索尼的蔡司135/1.8等都是非常好的产品),如果资金充裕,购买各自拳头产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兴趣体验。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是否需要如此消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照相机是工业产品,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爱好摄影必然喜欢相机,人们向往也渴望拥有世界上尽可能多的好东西,好的东西可以给人以向上努力奋斗的驱动力,也只有努力奋发图强才有希望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包括好相机。这正是所谓的欲望诞生动力。

历史的发展有时也充满趣味,一个也许所有人不想看到的未来是,由于胶片销售市场保有量难以支撑其生产线的运营,一条条生产线已经停止运转。伴随着的冲洗服务业的萎靡,胶卷冲洗服务越来越难以寻觅。单纯靠玩家个人冲洗支撑的胶片消费市场难以维持其经营的最低要求,高度亏损的企业难以继续维持,停产转型成为必然。这就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不想看到的严峻现实已经更加严峻,时至今日,胶卷已经退出摄影的主流舞台。

写到这里,基本上,你就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照相机和镜头适合你了。

 

    原作于多年前,已经刊登在《大众摄影》上,原文未做任何修改的保持原貌,下一篇要发的是没有时代局限的对拍摄作用巨大的《摄影附件的力量(作用)》。


      喜欢臭哈苏的朋友,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选择识别二维码后加关注,你将会第一时间获得臭哈苏此后发布的所有精彩内容。

臭哈苏

图文:经臭哈苏先生授权,同意中国摄影在线发布。转发,须经作者授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