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风骨》是王树洲先生的画册。王先生的名字以及作品我是在2005年前后通过中国摄影在线早就知道的。也知道他出版了一些作品集,但这两本画册是在2015年王树洲先生去世后才从北京的摄影专业画廊买到的。其中那本《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影像报告》即使是在摄影专业画廊的专业书店购买时也是废了些周折的。 这两本画册所呈现的作品,比较清晰的描绘了王树洲先生在摄影方面的发展历程,现在观察这个过程,也可以看到众多中国摄影师发展的大致轮廓: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条件下,照相器材实在就是奢侈品,因为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或在新闻媒体单位,有机会接触到照相机和照片的人,也被许多人羡慕,这样的机会使得许多人由此开始了摄影之路。这似乎是一些特定群体能生成摄影师的原因之一。 在实际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王树洲先生在1980年代中期有去鲁美学习的经历,这可能对他逐步形成的“风格”至关重要。与他在1970年代拍摄的特定形式化人物的作品不同,注重通过寻找光影塑造太行山脉之中的山水,来表达情感——“风骨”,这样由感受到表现的情景转化好像发生在王树洲先生鲁美学习经历之后,这是一个摄影家向艺术表现思考的开始。这可能有些王树洲先生个人的遗憾。 但是道路是有阶段而没有遗憾的,通过亲身的磨砺与感受引发真正的思考与感悟,之后想表现出来,也有能力表现出来,进而产生共鸣,这是不是道路上形成坐标的条件?就像王树洲先生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源于对太行山的守望一样。 太行犹在,风骨永存! 2018年8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