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构”于“本来”

2017-7-28 18:03| 发布者:zhcvl| 查看:8606| 评论:0

摘要:据说,摄影术传入中国最早是在澳门。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足见澳门接触摄影之早。我在1980年代初上高中时,就看到过港澳地区摄影家在各种国际摄影展中的作品,画面中那种光影形成的效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 ...
据说,摄影术传入中国最早是在澳门。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足见澳门接触摄影之早。
我在1980年代初上高中时,就看到过港澳地区摄影家在各种国际摄影展中的作品,画面中那种光影形成的效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确实也能体会到他们是用另一种状态轻松的方式看待世界的,而现在这类作品被标注为“沙龙摄影”。作为担任过多届澳门沙龙影艺会的理事长,谢炳润先生确为其中的佼佼者。
我和谢先生见过一次,那是在澳门沙龙影艺会32周年的纪念会上,当时只是礼节上的寒暄,因此近期在伟录兄(陈伟录 中国摄影在线出品人)处得知谢先生有新作而没有见到之前,我的思绪中仍然闪现的是对过去港澳摄影作品的印象:注重画面、讲究光影等等。当我真实地看到他的新作品集《重构》时,深有感慨:
我个人并不愿意将所见的摄影按照时下流行,类似文字游戏般的进行归类,并在归类后厚此薄彼地讨论。我更觉得摄影家应该遵循的是摄影的“本来”——记录,不管沙龙不沙龙,纪实不纪实,都应该建立在记录的基础之上。中国在变化,澳门在变化,作为一个摄影家,谢先生拿起相机记录身边的变化,这样的创作行为,是不必非要以否定他以往“沙龙摄影”为前提的。
既然是记录,状态的轻松无可指责,思索的沉重也不只是为了炫耀。
谢先生在《重构》中多采用了对比的形式:新与旧、高与矮、明与暗等等,从中的确可以看到谢先生沙龙摄影的身影。在此基础上,谢先生在摄影中改变的不是技法,而是“重构”了思考的角度,由思考到观看再到呈现,并在此过程中,他对澳门特有的多种文化长期共存,以及对历史沉淀下来,隐藏在社会场景里文化符号的提炼引发了我重新探究澳门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沿革的思考和兴趣。
其实,作为摄影人,我们都可能走过或仍然处于“技术审美”阶段,但是随着对摄影的理解,对身边变化的感受以及对留下历史影像的责任意识,这大概是一个有思想的摄影家实现“重构”必然的事儿。从谢炳润先生的作品中,我也读到了以他本来摄影基础为出发点重新建立的一种摄影语言的实验性。
谢炳润先生的“重构”并不代表沉重,也不代表和过去的决然割裂,更不是对“本来”否定的证明。而是在本来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


                        长弓(张辉)
     2017年4月于北京莲花池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重构-前言下一篇:拍摄感言

相关阅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