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池海波 植物摄影, 最宜在风轻云淡之中, 在它忽隐忽现的状态, 若湿润心脾的流水, 流入心灵的片片旋律。 那些上镜的植物, 仿佛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似在为谁弹奏,那一阙轻音。是谁,在路边小巷、残枝之下,欣赏那被时光渐渐凋零的落叶,应怜,应痛。植物的生长由它自己掌握,改变不了的生机,植物的画面要由我来拍摄,创造出青翠欲滴、轻纱雾绕和赏心悦目的影像。植物摄影锻炼摄影人的意志,是摄影人品味的体现。在植物面前,我常常问自己,你是否放弃过没有可能的可能, 你是否不相信这种细微的可能。 在我镜中的植物, 都是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植物, 它们有的生长在不起眼的路边, 有的躲在小区树荫之下, 有的在公园角落之中,它们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 却有一股顽强勃发的生命力。 拍摄这些植物,首先是发现,其次是用影像的魅力提炼植物的风雅, 美化生活。 我曾经在境外做过10年的商业广告摄影, 其拍摄是被动的。 后来拍了不少唯美的风光照片参赛, 尽管得了不少奖, 但拍摄还是处于被动的。拍摄植物,我是用心在拍。一些无名的植物,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出尔反尔,被凋零过,被无视过,为什么它们不畏今生的困境,因为只有一种微妙的可能,就算是赤裸裸的呢喃细语、命悬一线的生机,也不例外。植物摄影的每一幅,我给自己的定位高调出境,构图严谨:寸寸看景,寸寸构图,避开一些摄影爱好者喜爱的那种早晚光线,利用散射光,有时还要特地等上一会儿,待一阵轻风刮过才按下快门。我认为,植物摄影一定坚守三个“独”:独家、独幅、独创。 植物拍摄首先要激动, 激动万分地想象才能表达自我的心弦。拍摄植物,成功率并不是很高。我认为一幅上乘的植物作品,需要情节、细节,需要影调、意境,需要寓意、哲理,需要诗情、画意,需要起伏、高潮……植物的轮回,它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告诉我路该怎么走,跟着季节走,不怕千变万化,但要有耐心,你要的东西,它一定会突如其来。不可否认,植物的一个轮回、一个四季、一个苍穹、一个生机,大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文人林语堂说了,一个人彻悟程度, 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画面中的植物,一派生机勃勃,一阵清风,一曲摇摆,清香、清音。有谁知道,当初的那些植物,再画不出生命的纹路,只感觉留白的地方, 只求感受着沁香熏陶, 结果画出了结果。那是因为一缕散射光,那些植物,有时读懂了,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来,千般跋涉、只需暮然回首;万种找寻,只需临渊止步。终于发现, 自己的心才是灵魂的居所。于是眼睛一亮,发现它们抖落一身枯萎,开始接受生命的考验,不畏四季,不为当初,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让葱茏的年华在四季中浅行流淌。寻一片自己的天,捕捉一些自己的风景如画。 拍摄植物,只有把握时机,尊重生态,散射光影,点燃心灵,才会让生命不再孤单。 同时在创作中不断否定自己, 不断寻求新的突破。而且还需要不断努力来达到更高心境,那就是返璞归真、影像随性。 池海波籍贯:上海,职业摄影师 摄影荣誉: 荣获第四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称号; 2012/2013/2014/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摄影在线国际摄影展“十杰”称号; 2014PSACHINA国际摄影展年度“十杰”称号;1999——2015年在国际影艺联盟、 PSA美国摄影学会、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公会等认证体系中, 参加六十多个国家国际性展览中, 获得金、 银、铜奖项百多项。 同时多次获得最佳摄影师大奖、 最佳创意奖; 2016年作品《叶》系列,参加美国纽约艺术节展出; 2016年作品《沙漠》系列,受邀欧洲艺术摄影学会、 中罗两国文化交流、十五人联展; 2017年作品《风雅》系列,在罗马尼亚维达利斯蒂芬画廊举办个展。 重大赛事: 作品《鹤舞迎日》第16届中国国际摄影展入展; 作品《珠光翠影》第17届中国国际摄影展入展; 作品《网》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组入展; 作品《红柳》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组入展; 作品《峡谷》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组入展; 作品《风雅》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组组照入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