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炳润《重构》从回望去检视澳门 劳加裕《忆记》以图文寻遗忘故事
赌权开放后,澳门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古旧的建筑及事物消失的速度同样惊人,这当是在澳门生活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得到的事。也就是在这种社会现实的情况下,诞生了《重构——谢炳润摄影集》,和劳加裕的《澳门忆记》两册拿在手上会感到份量十足的大书。
巨大改变「重构」澳门
《重构——谢炳润摄影集》其实是《重构——谢炳润摄影展》的展品结集而成的影集。《重构》摄影展是澳门基金会主办的澳门艺术家推广计划其中一项,7月18日下午六时三十分于皇朝广场教科文中心展览厅揭幕,同场并首发《重构——谢炳润摄影集》。
学弟谢炳润于1984年研习摄影,并加入澳门沙龙影艺会及澳门摄影学会,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曾担任各地区之国际沙龙及专题摄影比赛之评审委员;其摄影作品曾在中国内地、罗马尼亚、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展出;亦曾于中国摄影在线网站发表;曾为本澳多个机构、社团主持摄影讲座及工作坊等。他将这次的摄影展取名《重构》,正是因为过去十多年来,澳门从博彩娱乐业扩展到旅游休闲业,城市不断发展,也就让原本民风朴素、宁静悠闲的小城亦随之出现巨大的改变。谢炳润走上街头便深深感受到这种巨变带来的冲击,眼前所见五光十色的城市景象,让他感到陌生;飞跃的都市公共建设发展,新旧建筑物带来的视觉冲击,加上形形色色的观光客,便刺激到谢炳润兴起「重构」澳门的念头,于是他便以镜头记录了城市的剎那瞬间,藉此抒发他「重构」澳门的狂想。
「重构」摄影展的内容,按照片的内容整理成七个单元来展出,合共展出了六十九幅照片。这七个单元都有很明确清晰的说明,都围绕着「重构」此一概念,各单元内容,笔者尝试各以八个字来概括其主旨,且就观赏后的观感,简记如下。
前三单元二十四幅
于展览厅中展出的三个单元,自入口顺时针方向,第一单元「新旧建筑,改天换日」,十幅照片将新旧建筑依存映照,天际线非仅是高耸了,照片展示出来的更是空间小了,压逼了;第二单元「公共扩展,宁静何觅」,共有十幅,分上下布展,上方五幅是轻轨的高架行车天桥,下方五幅则分别是澳门人集体记忆的五个鲜明建筑:玫瑰堂、龙环葡韵、八角亭图书馆、大庙顶主教座堂,和爱都酒店,新建的轻轨梁柱,采用黑白照片,更添加了重压感,尤其是在下方的五幅「旧建筑」,却是色彩鲜明,亦展示了摄影者的喜恶所在,对比鲜明,讯息亦明确,构图在平实中更显出情感的真挚。第三个单元「生活环境,城市资产」,祇用了四幅照片,全是拆旧建新地盘的围板或铁丝网分隔着的内外两个世界,前三幅看似平平实实的,但却会让人感受得到展示的是不安、厌恶的环境,第四幅却是透过铁丝网的眼孔眺望,那可是一个绿草、芦苇、沼泽的大地盘,而饶有深意的是地盘背后可以遥见的是簇拥而起的豪宅高楼。
这三个布置在展览厅的三个单元,展示了澳门近十多年发展新与旧构成的城市景观,不知是否巧合,合共廿四幅,正好偶合一天廿四小时之数,那可是每天仍在不断重复着的城市景观呢!
七个单元七十齐头
由展览厅连接到多功能厅的走廊墙壁,则布置第四单元「中西涂鸦,同行并存」的九幅照片,色彩斑斓的前卫涂鸦,散落城市不同角落,融入于中、西文化长期并存的澳门城区,成为被人忽略的城市一景。
第五个单元「旧街老铺,本土记忆」的十四幅照片,都是在澳门半岛旧区内,满布了无数岁月痕迹的老店;这些老铺同样是好些人难忘的集体记忆,甚至是集体「味道」的所系。
第六单元「游客挤途,文化互撞」,共有十八幅照片,是最多的一个单元,亦显示出这是整个影展中很重要的部份,这些照片大多展现了澳门作为旅游城市所面对的矛盾。如何平衡游客与居民,特别是在文化差异上对澳门社会所带来的冲击,这确是很大很严重的问题,但那亦确是不易解决的问题。
第七单元「艳阳映照,用心保育」,亦可说是整个「重构」展览的「结论」。整个展览展出了六十九张照片,加上邀请卡刚是七十齐头之数,如是年岁,这当是「从心所欲」之数字。
个人色彩特点有三
这些照片极具谢炳润的个人色彩,特点有三:一是内容全是澳门的写实景观,由于都是近一年内所拍摄,去年六月开拍,大部份是去年十月到今年六月的澳门记实,因而很有「现实感」;二是照片的色调,则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三是阴影的处理是大部份照片独特之处,这些阴影具有很细腻的层次色彩;即使是鲜明的颜色,亦带上了阴影,这亦带出了弦外之音,就仿如现今澳门人处于社会前所未有的「繁荣境况」,但面对周边环境的急促变化、心头上就像罩上了一片阴影压力一样。
为此,最后第七单元的四幅,虽然同样有很独特的阴影,但相对上,鲜明的色彩仍至为抢眼;最后一幅单车青少年向前冲的姿态,就更添上了结束仍是乐观的谕示。谢炳润表示他除了希望观赏者在照片中见证变化中的澳门外,对本土文化如何作出保护、承担和发展能作出提问,他此一目的,看来多少可以达到了。
《重构—谢炳润摄影展》是澳门基金会于新口岸宋玉生广场澳门教科文中心主办的「澳门艺术家推广计划」系列性活动的一项目,展览日期至26日,本文见刊时,展期虽已结束,但由基金会出版的影集则将全数七个单元合共六十九张照片都收集其中,书成超过一百页,其中的照片虽然没有在展览厅的空间欣赏放大了的照片那样丰富的层次,但能置于案上,品上香茶细阅,对照片中所传达的讯息感受可以说更为深刻呢。
《澳门记忆》三大部份
谢炳润的《重构》是在澳门长期生活数十年来的感受发酵、深化,再转化成照片的结晶,这些照片发挥了他数十年来在摄影艺术追求上的功力,在光影层次变化,构图角度,取材主次等各方面来发挥他近年来对澳门变化的内心感受。 至于劳加裕的《澳门记忆》,另一本同样由澳门基金会赞助出版,同样让澳门人观后带有无限遐思与感慨的大书,这是在澳门土生土长的劳加裕(主笔)和陈永坚(摄影)二人携手完成的作品。两人都是「澳门文化资源协会」的骨干成员,协会长期致力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以专家学者为主要成员,成立时间虽短,但活动不少。这本《澳门记忆》亦可视为是两人对澳门研究的成果。
《澳门记忆》全书分为三大部份,各有五至六个章节,合共以十一章节组成全书,颇有系统 。 第一部份《小岛故事》分为五章节:盗海豪情、电影说濠江、填出来的城市、中国唯一坐标、郑观应与澳门。 第二部份《旧城往记》,同样五章节 :福隆艳史、百年「果栏」街、土地公贺寿记、寻找望厦古村、街牌上的秘密。 第三部份《百业老行》共六章节 :走进德成按、苦茶人情味、流动的风味、造船岂止三斤钉、从深海到餐枱、濠江蚝情。
书中除了陈永坚拍摄的照片,还有珍贵的古地图、怀旧照片等;同时,每张图片都附有颇为详尽的说明,可说并非一般的摄影集。
寻找被遗忘的故事
劳加裕在书中以《寻找被遗忘的故事》作为作者的话的标题,交代此书成书的背景:「对澳门的印象,从来是游走于两极之间,在这片细小的土地上,高楼大厦站于百年古迹之旁,拉斯韦加斯围绕历史城区而起,繁忙的都市中存着老澳门的人情……在游人的相机下,这道新旧交织的风景固然是充满魅力,但澳门的魅力仅止于此吗?福隆新街的青砖、街道上的石柱、新马路的『财神』画……这些记忆碎片背后掩藏着昔日的澳门、这座小城的故事,而这正是我们团队希望带给你的故事。
三年之前,我们开始在澳门大街小巷中取材,寻找小城里被遗忘的故事和过去。在图书馆翻书找数据,采访老店和老街坊,有时候更花上数个通宵来拍摄……」
其实书中的的图文曾以《濠江野史》专栏形式在杂志上登载过,现在整理成书,当有助于让更多人能更立体地认识过去的澳门,理解今日澳门。
最后照片祇能回味
现在成书的《忆记》,题材涉猎面广、内容丰富。包罗澳门众多古老行业,如凉茶制作、当铺押店、造船捕鱼、青楼花街,献唱卖艺等,还有饮食手信、过年喜庆、神明祭祀、婚嫁礼节、古村落建设与发展,均图片文字并重,往往还能结合史料,作出生动有趣的描写刻划,有时甚至加上采访,配上拍摄的图表来展示论述,将趣味知识相融,很有穿越时空之感。
本书最后一张照片的文字说明,很有意思。标题是《往事只能回味》,内文这样说﹕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内港街道上蚝油庄林立,当时共有十二家蚝油庄,其中以福泰兴、李锦记、荣甡号及合胜隆,合称『蚝油四大家』。然而,随着六、七十年代填海工程增加及海水不断受到污染,本地生产的生蚝已经大大减少,而且不能食用,蚝油庄只能向外地购入蚝水生产。
另外,蚝油始终属于高价酱料,制作成本和时间较多……所以不少蚝油庄支撑不着昂贵成本,渐渐结业淘汰。…… 蚝油业自九十年代开始步向衰落……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小城之下,有人依然坚决独守童叟无欺的忠信,在残旧的老店中回望这生的奋斗,让这份『蚝情』迎合发展的节奏,继续传承下去。」这张用作为《忆记》最后的一张照片,便是现时澳门蚝油业仅存的李锦记和荣甡蚝油庄在新马路转角的老铺门面。
笔者尽管亦在澳门成长,在这本图文并茂厚达二百页的大书中,仍能钩起不少几已失去的回忆,带来的则是愉悦的感觉多于感慨。或许,正如谢炳润七个单元的照片中的「重构」所提出的问题,面对澳门的现实发展去求取如何作出平衡,当会是澳门未来较为理想的出路。
谢炳润《重构》摄影展的开幕剪彩仪式_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