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69元 在《弗兰克之后的摄影》中,《纽约时报》的撰稿人、前图片编辑菲利普·盖夫特以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罗伯特·弗兰克创作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影响深远的作品——作为出发点,为我们全面展现了当代摄影的面貌。盖夫特以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实践模式作为线索追溯了摄影这种媒介的发展历史,他认为自弗兰克之后的摄影发展出现了一种矛盾的自我意识。虽然摄影图像让我们能够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周围的世界,但是对于自身不断地再现却瓦解着我们自然状态下的无知。 盖夫特从罗伯特·弗兰克在《美国人》中以粗颗粒、即时性对传统摄影的客观性的挑战开始谈起。接下来探讨了在 “摆布的纪录”其拍摄方式的演变过程中“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所面临的挑战。除此以外,本书中其他讨论话题还包括新闻摄影、肖像摄影、收藏家的影响,以及市场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比如巨幅尺寸照片的盛行。弗兰克对于诸多艺术家的影响不着痕迹地贯穿全书始终,从李·弗里德兰德和南·戈尔丁到斯蒂芬·肖尔和梁思聪。 内文图片 罗伯特·弗兰克,“葬礼”,圣赫勒拿岛,南卡罗来纳,1955 年 罗伯特·弗兰克,“牛仔竞技”,底特律,1955 年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 91 号公路,离开布莱克福特”,爱达荷,1956 年 李·弗里德兰德,“德克萨斯”,1965 年 威廉·埃格尔斯顿,“无题(孟菲斯)”,约 1970 年 威廉·克里森伯里,“树林里的红房子”,黑尔县,阿拉巴马,1983 年 内容试读 编辑推荐 盖夫特从弗兰克的作品出发,全面展现了当代摄影的面貌: 《美国人》中的粗颗粒、即时性对传统摄影的客观性的挑战 ; “纪实”摄影真实性所面临的挑战; 新闻摄影、肖像摄影、收藏家对摄影的影响; 市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作者简介 本书中收录的文章部分是菲利普·盖夫特专为此次出版撰写的,部分来自他为《纽约时报》以及其他出版物撰写的批评性文章,展览、书籍评论,甚至讣告。 盖夫特曾在《纽约时报》工作超过 15 年,曾经担任的职务包括头版图片编辑和文化版块的资深图片编辑。盖夫特早年曾在《财富》杂志担任图片编辑,在光圈出版社担任助理编辑。2010 年,他担任制片人制作了屡获殊荣的纪录片《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他曾获盖蒂研究中心的博物馆驻留奖金,现在,他定期发表有关摄影的文章,并且正在撰写策展人、收藏家山姆·瓦格斯塔夫的传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