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大家 袁夏 查看内容

摄影,意味着什么?--绿皮火车还是火车上的中国人?

2016-4-1 10:09| 发布者:zhcvl| 查看:13472| 评论:0|原作者: 袁夏

摘要:摄影,意味着什么?------绿皮火车还是火车上的中国人?袁夏 我们不会问画画,意味着什么?因为,那是少数人的事。 我要问,摄影,意味着什么? 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当下绝大多数人的事。 只要有一部手机,只 ...
 

 

 

 
摄影,意味着什么?
------绿皮火车还是火车上的中国人?

 袁 夏

 

我们不会问画画,意味着什么?因为,那是少数人的事。

我要问,摄影,意味着什么?

因为,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当下绝大多数人的事。

只要有一部手机,只要你被手机里无论是廉价的还是有些贵重的“魔镜”吸引,时不时或者不停地透过这个“小孔”去看世界,你不必再在那些专业摄影师完美的摄影作品前自卑,大可以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呈现带着你的气息的“世界”。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万个喜欢摄影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种拍摄动机。
正如,一千张嘴,会有一千种以上不同的说话方式。

摄影,野性生长的最具有生命力,因为没有条条框框。不可否认,摄影,正被更为广泛的人群,一点点带出摄影这个固有的“圆圈”地盘之外。心灵无可限量,摄影也就无可限量,摄影,再不是整天只知道“摄影摄影”的专业人士的特权了。

世界,并非美好得无懈可击如严重泛滥的唯美影像那样,于是,纪实摄影,给予了一些怀抱社会使命的拍摄者重要的存在空间。

即便是纪实拍摄,也因出发点不同而全然不同。是因为内心驱使一定要去拍摄如吕楠老师的《西藏
 四季》,还是因为题材没人涉猎而去填补空白,抑或还有更多的人,仅仅因为别人拍了什么就去拍什么......此三种甚至还有更多种的拍摄出发路线,呈现的影像截然不同

当然,“为什么出发”,已彰显出你的生命处于什么样的维度与层面。人的一生其实是在和自我和解、与自己的困惑和解而寻找答案,在自我的局部世界发现世界的局部,你所拍摄的,看起来是西藏牧民,但也是人类最原初的生存方式,人与人,人与自然,被搁置在一辆装满物欲呼啸而来的时代列车之外的原生状态的人。现代物质文明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古老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类原初的美好天性。物质文明带给我们的究竟什么?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吗?人性,如何在无法填满的缺口中,渐渐泯灭且无法复归的......

还有一种,是最近连州获奖的钱海峰的《绿皮火车》。也许,作者开始还只是当做一个题材去拍摄,但是,随着他真正走进这些人群,东南西北,一趟又一趟,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越来越多无法言说的一切在一个个开放的画面里堆积,而非像王福春老师的《火车上的中国人》那样,带着强烈的主观意愿:让他们被看见,分享给无法见到这一切的人们,但是,是一个一个的表象,也是王老师那个时代纪实摄影者普遍的本能的根深蒂固的纪录方式,也就无可争议地得到几乎所有人的认同。那是只有“一股风”的摄影时代,大多数人豪无抵御能力地被感染并接受了这种似乎唯一的影像采集与表述态度及方式。虽然,也纪录了那个时代芸芸众生,但是,说更深地触及了人性,还没有。

《绿皮火车》,是一个外行摄影者高于内行的自发自觉拍摄行为,丝毫没有大多纪实摄影者 为民立言、为民请命的自以为是与自命不凡,我能感受到这只镜头的悲悯、不忍、羸弱与人性光芒,这些在快门扣动的刹那,温和地而不是强暴地抵达他目光中的对象--绿皮火车上的芸芸众生,始终,弥漫着深沉的爱与慈悲

《绿皮火车》这题目,非常谦逊,把自己置于一个不为人注目的地方,远远地、静静地打量这辆穿行于一个国度的丘陵、原野、城市、乡村的这样一个又长又吵又可以把人从这里带到那里的“冰冷”家伙。即使是这个国家,更多的人坐上了越来越快、越来越漂亮与舒服的高铁,这些人们,依旧因荷包的原因只能被动地选择绿皮火车。

对于60-7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绿皮火车是童年和青年时代久远的记忆。今天,我们这些人大多坐上了旋风般的高铁与更高更快的飞机,我们甚至淡忘了绿皮火车,因为,这一个阶层基本不在我们的视野里了,也很少出现在媒体公共空间,我们去拥抱而且惬意地过着自己更为美好生活,忘记了大学时代曾经上不了火车被人从窗口塞进去;毕业那年成都到广州,三个白天两个夜晚,人挤人地坐着,那里都是胳膊后背腰与屁股,还有的人,一直站了60多个小时,左脚累了抬起一会儿,再放下去就没有地儿搁了......我们忘了......我们不愿意想起,我们已经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最近一次坐绿皮火车,是几年前佛山到贵州,如果高铁通了,我们绝不坐绿皮火车。所有城市在电视上光鲜无比,但几乎没有城市把镜头对准过自己的火车站,尤其是老旧的。大南方,七月流火,享受惯了空调的我们,着了火一样,候车室没空调,只有大风扇,嘎吱嘎吱转着越来越热的空气,夹杂着厕所的味道......而且晚点......密集的人头一个方向地望着进站口,企鹅一样,只是没有企鹅凉爽,你的汗味儿夹杂着我的混杂在空气里,优雅,在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呆过哪怕几秒钟,你也想象不出机场高铁站高大上之外还有这样的芸芸众生。

王福春老师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应该是基于此而纪录的,让艰辛的民众被看见!

摄影圈的人都看见了,但是,也只是摄影圈。今天,绿皮火车乘客的境遇依旧值得改善,尤其是国力越来越强的中国,为什么,不能让人们舒服又有尊严地候车呢,在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国家。当然,我们操过了心......

钱海峰的《绿皮火车》,似乎越过了这道墙,他没有王福春老师强烈的直接的担当,没有让芸芸众生的艰辛被看见被改善的述求,他只是平和地呈现,绿皮火车上更为丰富的存在,这一阶层的存在。

如果,你想看“点到为止”一眼便明白的照片,就看《火车上的中国人》,无需再想象什么,一切就被框定在里头,最多是赞叹:哎呀,看看,他们多么艰辛与不易啊......

如果,你想看看“绿皮火车”这口深井里有什么,就该看钱海峰的照片。看完,你有说不出的感慨,但是很难描摹出个一二三来,这,就对了。可以肯定,要拍摄物流快递,肯定是身在其中的人比什么摄影大腕拍得更好,手机就可以办到。大腕拍摄的是题材,他们拍摄的是他们自己,没有被摄影约定俗成框死的人本能的对身边世界本真的纪录,跟大众认同不认同没有丝毫关系。好在,《绿皮火车》被连州“聚焦”出来。

今年,连州的评委们,拉响的,实际上是对中国由来已久的约定俗成的“酱油味儿”十足“摄影风”的一次“轰炸”,貌似偶然,实则蓄谋,刚好,钱海峰迎了上来,策展人唐浩武迎了上来。中国纪实摄影,从王福春,到钱海峰,向前走了一步,不只是简单的题材类比,是很多,方方面面的向前推进。

摄影,在万象中找到了回家的路,籍由一个业余摄影者的开示。钱海峰,不必害怕人们追问,就是这么拍,人们要怎么看,怎么评,那是他们的事,千万,别把自己混进摄影圈里来,那样,你会从此远离自己,虽然,离名声近了。

站出来的反对者,无疑,还夹在摄影的“横也是围墙竖也是围墙”的“拥塞”里了,没有自己,只是不断地在确认摄影约定俗成的“这些那些”,而“这些那些”已经滞后了多少年的观念......你却,一直在用这些来看世界,带在自己最为本能的“心灵眼睛”上......摄影,说大一点,生命,要往前走,必须粉碎些东西,不必讨好任何人,忠实于自己,不装,不卖巧。摄影,包括任何艺术,不是技术层面的活儿,是生命经验,是生命宽度,是对时间对世界的认识这个生命底色上执着而倔强开出的“花”,是分享自己生命潜流里最朴实的感动。

惭愧的是,因些原因今年并没能亲临连州现场观展,前两天没时间更多的是,不愿凑热闹跟风热议这个话题。只是,影像无孔不入的网络时代,钱海峰的《绿皮火车》开进了我的视野,碰巧有一上午时间,把心里的想法自然而然流淌出来......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人之人性,是永恒的,触动人心的。所谓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淘洗的,可以越过时间之门,于人们的内心畅通无阻。

生命,是川流不息的河,摄影,想用某个片刻凝固所有而非那一刻,其实,是不自量力,但是,真正了不起的摄影者,确实做到了。

科技发展到今天,为摄影提供了最为辽阔的土壤:所有艺术门类中大众参与面无与伦比的广泛。

更多的高手,在民间,
挖掘大众传媒之外世界的存在状态


英雄,莫问出处。


2015年12月3日 于佛山






感谢策展人唐浩武先生发来了2015连州摄影展“刺点”大奖《绿皮火车》展览全部作品。
分享给未能观看展览的朋友们:


钱海峰摄影作品《绿皮火车》策展前言

 

          唐浩武 
 

今天的摄影越来越被方法所左右,纯粹观看的直接摄影似乎被许多当代摄影人所不屑,有些新的摄影样式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评也越发象虚以委蛇或隔空击掌的游戏。而钱海峰则是个另类,作为一个饭店电工,他以一个背包客和摄影发烧友的身份,以绿皮火车这一平民化的出行方式为观看半径,用镜头直白地记录靠绿皮火车这一出行方式维系的普通百姓及其生活方式。他的大量而丰富的行走记录,还原了被主流观看所无视的边缘化生存的现状。绿皮火车被逐步退出历史,则无疑忽视了这部分人群的需要。同时钱海峰的《绿皮火车》无疑给沉浸在“小时代”梦境的我们兜头浇了盆凉水。                    

 

 

 

 
 

 
 

 
 

 
 

 
 

 
 

 
 

 
 

 
 

 
 

 
 

 

 
 

 
 

 

12345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