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摄影在线 首页 摄影大家 袁夏 查看内容

为什么 请新华社陈小波来佛山做讲座?

2012-3-18 14:47| 发布者:zhcvl| 查看:4341| 评论:0|原作者: 袁夏

摘要:每每于某个安静夜晚,轻轻悄悄地来到小波老师“博客”窗前,无不惊叹于她的力量与干劲,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做好那么多的事呢。每每看到她那长长的工作安排表,条件反射地自问:我做了什么?在她的文字里,我同样被陪 ...
每每于某个安静夜晚,轻轻悄悄地来到小波老师“博客”窗前,无不惊叹于她的力量与干劲,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做好那么多的事呢。每每看到她那长长的工作安排表,条件反射地自问:我做了什么?
在她的文字里,我同样被陪伴她生命左右的亲朋们精彩人生折服,深深地被她们吸引。而她的博客写着关于心灵,关于友情,我想做的讲座,仅仅分享生命成长里的书与人吗?不,我还不满意。我希望给身边的人们带来些更深层次的心灵收获。
 
其实,对于小波这样一位我一直敬重的恩师,我说不清究竟仰慕什么?因为值得仰慕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其二,当自己内在学养不足时几无看到事物真正美好的能力。这关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并不是说,成年人了,心智也同样成熟了,并不是说大学甚至博士毕业了,便拥有无上的知识。
 
知识,究竟是什么?也许仅仅是小船,承载人的心灵前行,知识虽让人聪明,但不一定智慧,而智慧,才是人生幸福的彼岸。唯有不断追寻自我精神成长,拂去蒙在自己这块“宝玉”上的浮尘看见一个真正的“自我”,才谈得上选择自己真正要做的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及命运安排。
 
无数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因为他们听从内心召唤成为了自己,更多的人,终其一世,从没做过“自己”。这个“自己”,与外在评定丝毫无关,那是你自己的“树”,自己的“根”。
 
钦佩“感动中国”人物张纯如,为何坚守十几年艰难的教育志愿者事业,如非内在使命驱使,何以挺住。我想,人们在敬佩表彰台上的人们时,更需要去看看某个人为什么选择如此的生活道路,动力,来自何处?
 
在我看来,这是生命里了不起的最高的自由!自由地选择,哪怕是苦难。人与生俱来的习性便是趋利附势,选择好的,而为什么一些人逆世而行选择苦难选择艰辛并身体力行竭尽努呢?这些人,才是一国一民族乃至人类的希望所在。她们以璀璨的人性光辉,闪烁在物欲横流的夜空,照亮自己也照亮被照亮的者的迷途,人类的精神领空得以明亮起来。
 
写到这里,我似乎可以把讲座访谈话题范围归于:关于生命,关于灵魂,关于爱,关于友情,关于教育,关于心灵成长。
 
“他人”即“大象”,认识“他人”的我们是“盲人”,尽管通读过小波老师所有博客文字,我仍然无力说全面了解一个真实的陈小波,相对于他公认的成绩,我对小波生命秉性的自我修行自我完善更钦佩有佳。怎样的人便能成就怎样的事业,便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的独立人生。她无疑是一面镜子,她的德行,她的人性辉光,静静闪烁在她与大家分享的人生故事里,暗夜里,结出自己的果实,想做之事遍地可寻,勤奋是品质,认真乃德行,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忍不住让人见贤思齐。
小波2011年底,在她无数成就之上又添一枚尊贵的新华社首位“领衔编辑”“将军级”职业殊荣,源自于她用五年时间默默无闻地访谈了新华社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摄影家以及他们背后的那段中国历史。这是她自己找的事而且在做这个事中,无限感恩,从那些生命差不多倒计时的老人们的讲述中获益匪浅。在很多四十岁女人开始混日子的普遍生生命状态中,小波这样的人,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而这样的事更是社会乃至这个国家需要有人做去而没人去做的事。自主地选择要做的事,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能力。这需要你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发自内心地欣赏与激励自己,于是你会拥有一种正向的力量,向前,接近你心的那个希望抵达的彼岸,你无心更无精力在乎这事是不是等组织上来叫我做,这事是不是什么位置的人才能做。这一切都无关,重要的是你要做什么。达芬奇,毕加索,爱因斯坦,这些对人类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做了自己想做而非做不可的事,而非什么国家总统说:爱因斯坦同志,我国十年规划要做什么什么你去做......没有,听起来都很荒诞。
你就是你生命的主体,你就是你要做的事情的主体,你为多大范围的人做这件事而且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收获,决定你所做事情的高小,也就是通常的成就大小。
 
顺着时间一路追踪,生于195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的小波老师,仅仅比我大9岁,却成就了如此丰茂的人生。一定要比的话,没有一项可比。恐怕,就是拥与和小波一样的条件,为未必成就她一样的人生。那么,最最根本的原因何在?不在外部,更多的在个人内部。你有多了解自己,你有多深地看见自己,你才有能力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如何具备“看见自己”的能力,才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基本。最为有效的途径,莫不来自阅读,这是多年以后我才深切体会到的。无数光阴虚掷在所谓的摄影家梦上,可是,成为怎样的摄影家呢?像什么什么样的吗?为什么不是像“自己”一样的呢。我们潜意识里一直排斥与否认的是恰恰是“自己”。
 
而看不到“自己”,你一样也看不到世间万象背后的真实,你只是盲目跟随大流的一员,无数光阴白白溜走,而人生,有多少可以虚掷的时间啊。如但丁所说,“我在人生的正午醒来”,那是怎样的“醒来”,我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无法容忍生命里精神成长的“停止”,是的,可怕的“停止”。
 
为何,中年才开始用自己的脑子真正思考喷涌而来的“问题”?“问题”,其实与思考能力一起到来的,没有思考能力也就没有“问题”。问题是,这思考能力如何从天而降?来自阅读!一点点,如光晕染暗夜里的“自己”,灵魂,开始苏醒。你一定要问,你不是读了大学吗?是的,而且我们那时还被称之天之轿子,1988年的中国大学生少之又少啊。但是,从小到大学,我们所读的十几年书,只是教会我们考试,就因为“考试”“考试”让人不喜欢读书,反正读让人如何获得这个考试体制认同的工作便OK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是在这个现行的病态教育体制上做足文章,如何最大程度的追求文凭、最大程度地获得文凭带来的现实利益而将真正的可贵知识与经典书籍扔在一边,无休止地、不明就里地加入了人生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追逐,在没有能力弄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之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媒体上传播的,无不是这“主”旋律。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爱因斯坦那样的成功、华盛顿那样的成功,离我们很远,我们只是瞄准身边什么人当了什么什么,谁谁谁拥有什么什么,大多数的人为此付出一生所有时间,从不给自己一个间隙,喘口气,问问大汗淋漓、满心憔悴的自己,究竟,我需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儿时就在想的“我想做什么?”啊。
 
台湾现代舞大师林怀民被家学渊源的家人送欧洲学法律而非儿时喜欢的舞蹈。但是,在生命第30个年头那道坎上,他从欧洲跑回台湾,只为圆儿时梦而非成为人们所说的显赫的大法官。历尽十多二十年的磨砺,他终于自豪地带着远东的黄皮肤骄傲地挤进现代舞被欧洲人垄断的瑰丽殿堂,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地跑遍宝岛角落世界各地去传播艺术传播文明,甚至边远渔村,还没学会穿鞋子的渔民。这就是他这个生命要做的事。一个人如斯生命中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仅仅因为自己想做,不做便不行。这便是生命向前无上的动力与无敌的力量。
 
那么你呢,袁夏。
 
我要做的也差不多。我们常常赞誉到边缘地方播种文明的行为,但是我常想,恰恰就在身边,就是人头涌涌的都市,放眼望去,真正的文明与文化何在?我所看到的多是穿戴花哨的伪文明与伪文化,有多少人,站着,做着自己心爱的事情。鲁迅时代只有几本杂志传播文化,那么网络时代,仅仅需要一些人成为文化“二传手”,将优秀的文化与先进的思想,传递到人们面前。
 
当我“醒来”,便无法停止,沉醉于人类精神家园,这些先于我,先于当下世界上每个存在的生命早已存在的人类“精神之林”,它们,就在那里了。可是,有多少人问津。书店的书,越来越大,不是以书籍朴实的面孔而是字体及字体的张狂吆喝吸引眼球,每当这时,我看到无数的书,书店里的,图书馆里的,网上的,我是说,书本身,多么痛苦,痛得近乎悲壮,书在自己心里反对的东西正是今天的人们如此疯狂叫嚣的。还能怎么样呢,如斯吆喝,让本该安静的书店也本该于书店安静的人们亦心无宁,冲着吆喝而买而读的人,成为身边世界的主体。安宁,哪里寻?内心不宁,所以世间喧嚣,你、我、他都有干系。
 
所以,我以为自己暂时找到了世界成为今天的原因,坚定地选择推广读书,读好书识好人自我心灵完善的文化乌托邦,爱怜我的友人不断泼冷水,我想,只要自己不冷便不会冷。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十年前两MBA博士夫妇朋友到新西兰生孩子,丈夫一天也过不了那安静无事的生活,老婆也是,而让他们百般惊诧的是,为什么遇见的那个英国佬,无家无友,天天到公园给孩子们义务地讲他所知的天文地理历史,仅仅维持简朴的生活便悠游于地球这块美如宝石的宁静国度。这简直是中国人不可思议的事,包括博士们。他们想不通,一个人为什么选择这样“于世无捞”的生活,而且还一大男人。中国的教育让人们无一例外地挤在一条所谓的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其实连何为成功也没有完全弄清楚。我认为,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是利他利社会远远大于利己的事,那就是多事。如果要说成功,这便是自我最大的成功。
而一个人的生命,岂止是成功与不成功可以涵括的。我们的教育里从来没有这些内容,我们只能是大机器上的螺丝钉,不是自己。
写到这里,我似乎才完全梳理出究竟请小波老师来讲什么?仅仅是推广读书?太单薄。读再多的书,而不知将书融入生命,书于你,也仅仅是占据书籍的“外在的图书馆”,而唯有泛舟于波光潋滟的知识与内在觉知的心灵海洋上,才可能真正知道何为人,何为人生,何为生与生命以及生命的尊贵生命的质量。我想做的讲座绝不是简单的励志,万万不能陷入这个俗套。励志,导向的唯一出口是成功。在别人的人生故事里找到一些答案。
一个人成为今天,学习是必须的,但学习是有限的,凡是可以经过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应该说都是他人;而自身固有的,经过历练而至臻完善的人格、人品、智慧,却是无限的,是属于某个生命个体的,是无法通过学习他人而获得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即在不断自省的觉悟中升华。
我希望讲座的最后落脚点是:而生命,为什么能一直前行?动力在哪里?是一颗什么样不羁的灵魂在推动?西西弗斯一样。这才是我想和听众们一起剥开“小波”这颗“人生果实”的真正原因。
 
想告诉追求成功的人们,先追求自生的秉性修为,这是仅仅靠你自己就完全能做得到的,掘自己这口井吧,因为,她是属于你的。唯有强大的个体,心灵自由的个体,一个国家与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德国法国美国等等国家,便是因为有无数小波老师这样的人,使他们成今天。我们为自己努力,也是在为这个国家与民族尽力。
安静地去读些好文章好书,把自己从现实纷扰与喧嚣中被“拎”出来。读书不是在书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你得以看见“自己”,一个看见“自己”的人,打量“自己”的人,在芸芸众生马不停蹄向前奔的尘土飞扬中,一定要说什么成就的话,这便是成就。
我常常看到一个画面是,一个人,苍茫天宇间,束缚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那笼子是我们自己、也是社会为我们设置的,我们一生的努力便是解放笼中的“自己”,去创造,去享受创造。于暗夜里无数悄无声音的耕耘开花结果,即使在平凡的 位置上也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最想告诉人们的,解放自我!解放心灵!你才可能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做什么,无论做什么事,剩下的便只是个“术”的问题了。
让我用小波给女儿书中爱因斯坦的话鼓励自己:“每天我无时不在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无不依赖于前人和今人的劳动成果,所以我必须竭尽全力回报他们。”
如何看待生命,生命便如何看待你,如小波老师般读书拉琴享受友情享受工作,对精神生活品质追求的欲望强烈些,让创造力,爆发力,行动力,和对友人不假修饰的巨大付出与生命同行。
在这个百花馥郁的春天,我们经历这场陈小波“山高人为峰”的精神聚会,每一场,过的好快,时间被美好充满。但是,转身,我们不得不回到家,回到接孩子的校门口,回到菜市场,回到厨房,但是,内心因聆听美好的人与事而盈满而生出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一切便因此美好起来。女人,关乎家,关乎孩子,关乎未来,从完善自我开始,当我们与美好在一起,我们便成为美好的一部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