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伦--水墨红歌抒豪情(图/文)
水墨红歌抒豪情● 孙伯伦
辛卯夏月,人们沉浸于红色的时光中,以纪念90年间诞生在黑暗中国红船上的红色理念,如今那90年以来的红色记忆,伴随着电视银屏的电视剧和唱红歌节目,再现着共产党人史诗般的光辉篇章。我沉浸其中,那《红梅赞》、《东方红》、《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红歌不绝于耳,脑际思考着民族遭遇外强凌辱之际,国与国,政党与政党间的镇压与反抗,人与家,与国与党之间的选择,其结果无不逃脱天道的正义裁判,历史最终选择了为真理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她领导下的劳苦人民大众。
“老百姓是天”、“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泽东那铿锵有力的“人民万岁”道出了“大即是小,小即时大”、“有则是无,无则是有”、强则是弱,弱则是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共产主义真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强无比的理想和信念,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凝结提炼出一曲曲高亢嘹亮的红色歌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感召着无数个为真理和正义,为理想和信念血染疆场的革命先烈,是他(她)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新中国的今天。此刻我有感欲书,想用笔墨唱出毛泽东《长征》的红歌,走近书案,提笔蘸水濡墨,狂草数张,力图用水墨表现长征的诗情画意,用线条舞出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红歌旋律和音乐。
(图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起笔浓墨重彩不凝滞,收笔尽情尽性不做势(见图一),用自然的腕力和笔力,心画着红军开动两只脚,跋千山涉万水长驱两万五千里,从横十一省,每日敌机侦查轰炸,冲破几十万敌军一路上的围追堵截,战胜无尽的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精神;后句随着自然的枯墨飞白,
大开大合地表现万水千山的苍茫劲险,到“只等闲”中却用那重若崩云的“等闲”两字,意象着草地的污泥与凶险,形成字里行间润枯相参的笔墨语言,极力表达诗人毛泽东对长征直白的叙述和胜利的原因高度概括。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岭”、“乌蒙”写意出千山万壑、崇山峻岭、连绵不断的大自然险状;一个大“岭”一个大“腾”大于小“五”、小“浪”数倍的草书造型,谙合诗人把巍峨连绵的五岭山脉,看作是起伏的微波,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却象滚动的小小泥丸;书写中那毛笔自然分岔的散笔“浪”字形象地描述出江河川流,激流勇进的奔腾之势应和通篇浩浩荡荡的红军战士奋勇向前,演绎着人间亘古未有的奇迹,体现诗人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与胸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前句字字独立,却笔断意连,虽行笔舒缓,却金钧银挑,表现红军在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江水湍急,敌军控制极严的情形下,俘敌侦查船,活捉对岸守候敌兵,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人一马,垂手巧夺天险金沙江,跳出数十万敌军尾追堵截的圈子。一个温润的“暖”字直抒红军渡江胜利后的喜悦。
强渡大渡河和巧渡金沙江则大不相同,泸定桥本来就十分险要,加之对面敌军有猛烈的炮火封锁,敌军烧掉桥板,剩下几根裸露的铁索链,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大渡桥横”苍劲有力地表现了红军背水一战的英勇顽强,“铁索寒”锥画沙似地飞白枯笔,意欲表现红军浴血拼搏,奋力强渡大渡河占领泸定城那惊天地动鬼神的激战场面,一“暖”一“寒”,用一润一枯的墨色变化,一正一斜的汉字造型,力图反映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强度大渡河两个迥然不同的战斗画面,彰显红军灵活机制的战略战术和天下无敌的英勇气概,特别是一个“寒”字,宝盖的凌空气势和下面两组欹侧不规正的点画,使这个“寒”字呈现出满地落英的造型,摇摆倾斜而动感十足地表现出铁索链上的红军,顶着对岸猛烈的炮火,下面是炫目的滔滔江水那种惨烈的战斗场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前句饱蘸水墨牵丝映带一气贯通,血脉通畅,浓墨重彩却又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透露着红军克服千难万险通过积雪覆盖,荒无人烟,一切皆白的岷山时的“三军”喜悦之情,后句“三军”两字厚实雄强,骨丰肉坚,“军”字的车部含上金石气,一个长竖画表现出红军顽强的战斗力和生命力;“颜”字右 部的“页”字旁草写,似红军欢庆胜利时手中舞动的红色丝绸飘带,让人感受红军三个方面军会师,全军上下一片欢腾的动人景象;让我们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北上抗日的目的就在眼前,这怎能不让三军将士欣喜若狂,欢腾雀跃呢?!
用草书简括抽象和抒情表意的手法,再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那种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战斗场景,我采用天女散花,满地落英,星斗灿烂,众星之列河汉这种狂风暴雨般的“满章法”,以通篇净化了的线条,错综交织、丰富多变的纸上音乐和“冰上芭蕾”的舞蹈,这种中国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营造清而奇崛,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雄强而又壮观的景象;点撇竖捺四面出击,八面出锋,外拓出美术化平面无比飞动的空间分割,构成层恋叠嶂的立体效果和浓淡枯湿的层次画境,尽情尽意地发挥草书那随字造型、随行造势之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墨法的阴阳虚实与轻重大小,使笔端锋豪成为自己聚散驰骋的自由美术和音乐天地,力图营造一种由有限到无限超越的空灵,穿越时空隧道,让人永远回味和追思红军的长征精神。如果说笔墨下草字成章缀篇,构成整幅画之意、画之境、画之壮、画之美,那么字与字之间大小、轻重、向背、开合、疾缓、动静而形成的笔断意连,牵丝映带的血脉筋骨的律动,就是我心之波澜、心之音乐、心之声律。
草书使我物我两忘,心手双畅,毛笔在无声无色洁白的宣纸上展我心之哀乐,诉我所思所虑,所感所想,尽兴时不知手中有笔,不知笔下有纸,我立意动中有静,自然天籁力戒人工有意合成,使我心迹充分地外露,可谓“笔者心也,墨者意也,书者营也,力者通也,塞者决也,依此臻妙也”。
图二
第一张满意后,心情更加激动。挥笔第二、三幅(见图二、图三),更人为地强化了整副作品的艺术性,使整幅作品更激情、更气势、更生动。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文为心迹。我将七月的水墨红歌拙作过程记录下来,也算自己在这个时空的所感所想所为,因为这份拙作寄至南京参加“锦绣金陵—首届当代书画南京拍卖会”,颇有一些婴儿离母之感,因之随笔记之。
总括整幅作品,笔锋间的提按变化和笔墨间的浓枯变幻,把动与静、断与连、聚与散、正与欹、大与小、重与轻、开与合、疾与缓、使与转等对立因素巧妙融合,形成点与画、字与字、行与行、前与后之间的对比协调,力图书作画面与毛泽东长征诗意的有机融合,达到诗意与书意的自然天成。以期意与古会,意与心会,这也是狂草书法“大写意”表现主义代表形式范畴内的。古人言“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是因为草书的草性本动而求对立因素的和谐相处互补相容,线质紧密又使转自如才能流而畅,看一字一行使人痛快淋漓,观整幅整篇使人入诗情画意之境。基与此书写时一字字一行行,心闲腕动,虽八面出锋用极笔之功能,追求书卷气,力避粗糙浮躁而露出俗气、野气、匠气、山林草寇之气。不知达到几何,我却以此努力为之,不断探索和攀登草书的艺术高峰。
图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