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莱卡 --- M2
<p><font color="#000033" size="4"><strong>最好的莱卡 --- M2</strong></font></p><div><div><font size="4"><font size="3">谨以此译文向原作者,已故的越战老兵兼摄影师,海军陆战队退役少将,LHSA前任主席Roy Moss先生致敬。</font><br/><br/>如果我要做长时间的环球旅行而且只能随身携带一台相机,我会选择莱卡M2和35mm, 50mm, 90mm三只镜头。原因很简单。我一直认为M2是莱卡所生产的最好,最可靠的相机。我知道很多M6的爱好者们会抱怨我忽视了M6的内置测光表和取景器里 28mm,75mm,135mm框线。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卡住不动的胶片计数器,不时地眩光一片的取景器和完全无法比拟M2的糟糕的可靠性。天地良心,一只小巧的MR-4机顶测光表甚至一只手持测光表可以很好的取代内测光,至于那过大的28mm框线和奇小的135mm框线本来就没什么用处。如果我想轻装环球旅行,我选择的三只镜头可以满足我95%的需要。<br/><br/>那么,我是否可以断言M2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莱卡?如果我和一位资深莱卡技师的对话存在任何的暗示的话,我的看法必定是正确的。虽然Don(DAG的Don Goldberg)一再强调M6是一台“很好的相机”,他很快就指出M6比M2更加的多病。他提到虽然M6的诸多设计特征源于M2,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做工和用料的区别也相当明显。例如:“每一台M2的过片手感都相当一致,但是每一台M6的过片手感总有些不同。”Goldberg接着说:“甚至每一台M6 的快门行程都有长有短,M2始终都是一致的。” 在他修理过的的大部分M6里,不论用户是否有要求,取景器都需要校准。如果对焦黄斑需要上下调整的话,M6没有M2上的调整孔,而必须用特殊工具打开整个上盖。Don特别指出:“M6的测距器和M2相比特别容易偏位。”,因此M6需要时常送修。按DAG的统计,M6的计数器是个“惊人”的问题,他说:“计数器严重掉价,材料也由铝变成了塑料”,因此,可靠性远远不如M2上的全金属手动清零的计数器。此外,相机的饰皮(M2的硫化橡胶,M6的人造革),外观涂层的质量,甚至底板上一个对制造成本毫无影响的的锁紧凸轮也因为成本因素被取消了。<br/><br/>DAG提到M6所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不够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当M2还在生产的时候,装配人员必须学徒三年半之后才能上生产线”,他不无遗憾的提到。时至今日,这种做法显然因为经济原因而被淘汰了。每一台出厂的M2都有莱兹厂四位质检人员的签收标签,让用户可以相信这台相机是毫无缺憾的。对于我个人,这是顶级用料和做工的最好保证。<br/><br/>显然,他人和我对M2的看法并不相同。莱卡写手Erwin Puts在他的网站上撰文说明所有莱卡M的文章里提到:“我们所能接受的底线是M6和之前的型号一样可靠及耐用,其组装时的精确度和严格程度等同甚至超过之前的型号。”但是他随后又写道:“另一方面,高负荷使用的M6比M2/3/4更需要经常的保养和校准,同时由于部分零件的简化,M6对特殊环境下的使用更加敏感。”我觉得这些内容相当的自相矛盾。Puts先生最后总结说:“我们不应该对用户在莱卡现行产品中发现的缺点和不足(脆弱的电子元件,镜头起雾,镜筒内部掉漆等等)视而不见。这些问题及其恼人而且毫无莱卡风范。无论如何,已发现的问题的数量已经让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莱卡的未来完全依赖于它作为一家可靠且做工精良的商家的名望。”我在莱兹改名莱卡公司之前三十年就成为了它们的忠实用户,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毫无意义的的论调。虽然我尊重Erwin 对莱卡镜头的评测,但我认为他对M6优越性的振振有词是错误的。<br/><br/>既然我已经确立了M2的优越性,接下来的好消息是莱兹维兹勒本厂(基本上是)生产了超过八万台M2。这些在1958到1967年的黄金年代生产的相机的质量大大的得益于四年前发售并长期共同生产的M3。好成色的二手M2虽然不多见,但二手市场上也很容易找到。一台99新的M2多半不会便宜---平均售价1500到1700美元,和全新的M6差不多!(这说明了什么)9成新(EXC+)的M2的售价大约在900到1100美金,对于一台42年前价格为216美元的相机来说并不是很过分。我很想知道M6到2025年还能价值几何?<br/><br/>1958年M2发售的时候,莱兹产品目录里的描述如下:“...M3的绝佳伴侣,尤其适合于其需求与M3用户不同的摄影师...” M2也被认为是M3之下一款低价位的选择。但因为其0.72倍取景器里齐全的35mm, 50mm, 90mm框线,M2很快就获得了专业以及业余摄影人的一致认可。和M3臃肿的“眼镜”版35mm镜头或是体积亦不小的SPLOO外置取景器相比,M2更适合使用广受欢迎的35mm镜头。对于很多专业人士而言,35mm是他们的主力镜头,因此M2立即在这些人群中被广为采用。我记得在1960年,我在密歇根州的Flint工作时,我那些在Flint周报的同事们人手一台M2配合35/2苏米克隆镜头。那些精彩的日子总是令人难忘。<br/><br/>M2机身的代码为KOOHE,最初的无自拍机版本代号#10,300, 自1961年始售的有自拍版本代号#10,308。我手中1959年4月版本的莱兹产品目录记载着机身单价为216美元,机身连同35/2镜头为390美元。因为我在远东地区有些旧相识,我的第一台M2连同皮套是在香港买入的,价格是难以置信的112.75美元!M2的另一个有用的功能是可以加装快速过片器(SYOOM-M).M2上加长的过片轴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而M3则不行。同一本产品目录上注明了快速过片器的价格是34.5美元,时至今日二手价格多在2500美元以上。既然莱卡已经不再生产快速过片器,不想花这个冤枉钱的用户们会转向Tom Abrahamsson的快速过片器,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分别配合M2和M6/M4-P/M4-2。Tom的快速过片器非常结实而且因为其简单的设计便于生产和维护,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原厂产品更加可靠。这是一件做工精美且实用价值很高的附件,我一直把它装在我的M2上。此外,它的价格也相当的合理。<br/><br/>第一台M2是1957年的#926001,最后一台M2是1967年的#1165000. 早期的M2有一个倒片按钮而且没有自拍机。这些没有自拍机的M2被称为M2X,后期增加了自拍机的版本被称做M2S。这两种命名在北美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和销售。理论上所有#1004151之后生产的M2都有自拍机,但是时常可见这个序列号范围内的M2X出现。大部分M2为银色镀铬,但也有黑漆版本面世。我手里一本1961年8月的莱兹销售目录里列有276美元一台的黑M2。我经常光顾的那间香港相机行一度以199美元的价格向我推销,我(现在看来,相当愚蠢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事实上,只有1871台黑漆版本的M2被生产出来,现在它们是最稀有的莱卡版本之一。买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银色M2被涂上了黑漆,这些M2并不是原厂生产的黑色版本。购买时请务必查询序列号以确定这台M2的真实身份或者请一位专业人士帮你验货。<br/><br/>和M3一样,M2 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被改进。倒片按钮在发售几年后被修改成了和M3一样的倒片杆。主要的原因是倒片按钮容易在持机时不小心被按下,其次的原因是出于标准化生产的要求,M3和M2的零部件逐渐的趋同。Don Goldberg提到M2生产周期中取景器曾经过一次锦上添花的重要改进。M2(以及部分后期的M3)的取景器的黄斑上下加入了独有的景深标尺,可以用来检查标头在f/16(或35mm在f/5.6)和f/5.6(或35mm在f/3.5)。通常我建议购买经过改进的后期版本。虽然早期版本的M2并不欠缺任何功能,后期的改进只会让这台相机变得更完美。<br/><br/>我在这里特意地只谈论“普通”的M2,正如同我在五十年代初能购买到的一样。如果你想谈谈罕见的M2P或M2M的话,我只能建议你去读Lager的书。<br/><br/>M2 确实缺少后来的莱卡M机的一些功能。例如,M2没有快速装片系统(尽管美国军方订单的一部分有)。M2没有那容易损坏的倒片把手。胶片计数器必须手动清零,在我看来这不成问题。当然,M2没有M6那神乎其神的内测光。我相信那很方便,但是内测光并不是必须的,很多在过去和现在一直使用没有测光的莱卡M机的摄影师们都可以证明。在越南,我多次在战斗任务中使用M2,我可以证明M2的绝对可靠性。我难以想象一台满载着电子元件和廉价用料的M6如何在越南的高温,高湿和风雨交加的季风气候中会有何表现。在我看来,如果你想拥有和使用有史以来最好的莱卡,你必须牺牲一部分性能。对于我来说这微不足道,我更喜欢手持有史以来最可靠的莱卡的那份安全感。莱兹过去的精工细作在今天的摄影界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新的未必就是更好的。<br/><br/>最后我想对M3的崇拜者们说一句话:我认为M2和M3的质量一样优秀。在用标头拍摄的时候我也会用最适合标头的M3。我对M2的“最佳”评价源于它的取景器,35/50/90的框线不管是对于我个人还是他人都是更加实用的。</font></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