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vl 发表于 2020-10-9 16:28:43

谈文艺创作是否应该敬重华夏文明

高宝昌



    作为没法再业余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也是为摄影期刊写了20年专栏理论文章的笔者,曾经说过,在参加角逐的作者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投稿作品总数及类型也足够多的前提下,摄影展览也好,比赛也罢,哪些作品能够成功入选,与其说是对参赛者的选拔,不如说更多考验的是评委会整体水平的比赛。什么审美眼光选出什么样的作品,一个成功的高质量的大型摄影赛事一定是积聚各种眼光犀利的艺术造诣深厚的责任感强烈的具有良知的评委的集会。同样的,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也是考验一个剧组创作团队的整体能力的真实写照。



    近来,读书不少,没有拍片。本想国庆节期间外出采风拍片,却因开车的体能续航能力太差,无法独自前往感兴趣的任何地方,也就憋在家里了。也就憋在家里的几天,电视常开着,无聊时换台,看到一个有关明朝皇室的宫廷古装戏。但是,越看越感觉迷惑。首先,华夏文明讲究藏器于礼。也就是华夏文明在历史长河的持续演进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遵从藏器于礼的传统和法度。无论帝王、贵族的起居穿戴和室内陈设用度,还是国之大事的祭祀大典,宗庙建筑的规格等级,一切的吃穿住行,都遵从特定的典礼规范。然而,首先从剧情中看到了冥器作为冠饰戴到了头上,到了清代才有的家具样式出现在了明朝前期的故事情节中,凡此种种,不一一例举。



    由于地下数千年的掩埋,人们已经无法想像青铜器时代的祭祀大典上陈列着的原本都是金灿灿耀眼夺目的黄铜器具。祭祀大典上的古乐,既有敲击乐,也有丝弦乐。仅仅的敲击乐,既有编钟金属敲击声,也有石磬敲击声,还有木鼓的牛皮敲击声。



    谈影视剧就离不开音乐或配乐,时至今日,常听人谦虚的说自己五音不全,不会唱歌。五音又指哪五音呢?如果是“宫、商、角、徽、羽”的话。在藏器于礼的时代,任何命名都不会随心所欲,那它们又分别代表啥呢?你能想到“君、臣、民、事、物”和上面的“宫、商、角、徽、羽”的关联吗,它们又分别和什么类型的乐器配伍呢?



在祭祀过程中,以璧礼天,以琮礼地,以圭礼东,以琥礼西,以璋礼南,以璜礼北。那么食物祭品呢?什么样的礼器装载什么样的祭品和食物,在古代,看到什么样的器具就知道那是作什么用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器时代走进历史,只是偶尔会出现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文艺作品中,至于是否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应该再现接近历史原貌的史实,还是全由创作者任意进行深度的艺术夸张和虚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在这里没有对相关文艺作品进行批评的意涵,只是由此产生了一点联想。毕竟我自己的历史知识还有限,知道的太少,不知道的太多。正在对自己的历史认知进行否定的不断增加,需要填补的历史知识空白依然不尽其数。



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汤因比则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塔帕尔却说“历史学家不能放纵如斯,任凭捏造的历史成为宣扬王权神话的工具”。到底谁说的有理呢?我也不知道。



最后,再用我多次重复的几句话结束今天的话题:

当一切的以摄影为手段的包括电影、电视剧、微视频和平面照片为载体的视觉艺术因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成熟,以及以互联网为纽带的自媒体时代来临时,所有人几乎都有变成媒体发布者的可能,只要你有参与者的热情,也有参与者的技术基础,每个人就变成了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和发布者。而真正优秀的摄影艺术家一定是洞悉社会的犀利观察者,历史感悟者。要做到这些,如果有丰富的知识基础,有渊博的文化积淀,加上娴熟的艺术再现技巧,那一定会为成为独树一帜的优秀艺术家助一臂之力的。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短视频和微电影将会大行其道,各位不妨多多关注。



    缺乏文化底蕴的艺术是瘸脚驴,为了功利而功利的艺术创作是对自己人格的羞辱,破绽百出的艺术作品是对艺术的玷污和亵渎。但愿背离历史背景的艺术作品能够越来越少,符合历史常识的艺术作品越来越丰富多彩。艺术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一代人的灵魂高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文艺创作是否应该敬重华夏文明